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施秉縣發揮科技支撐正能量,小康創建活動合力顯
施秉縣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2011年被中國科協正式授牌后,積極充分發揮全國科普示范縣的科技引領作用,以科技興農、科技惠農、促進農民創收增收為抓手,以提高廣大公眾科學文明素質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工作為目標,以邁步推進建設實現小康社會為首要,狠抓科教興縣戰略、人才強縣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到2020年與全省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了科普科技支撐保障基礎。
近兩年來,施秉縣委縣政府每年投入科普經費8萬元,組建了各級科普科技人才機構。建立了科普工作隊(含講師團)2個68人;建立鄉鎮科協組織機構8個16人;建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個,注冊科普志愿者240人;建立了縣級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包括科技類博物館)1個;建立了科普惠農服務站15個;建立了鄉鎮(街道)級科普活動站(室)8個;建立了村(社區)級科普活動站(室)74個;建立了科普畫廊(宣傳欄)7個;建立了電子科普畫廊25個;建立了科普畫廊(宣傳欄)總長度216延米;建立了省級科普教育基地2個、建立縣級科普教育基地4個;建立了社區科普學校(市民學校)10個;創辦了學會、協會報刊1種。
組建了的各級科普協會的科技人員,充分利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十月科普大行動時機,積極深入進機關、進鄉村(社區)、進廠礦、進校園、進農家、進田間地頭開展科普科技宣傳指導活動。近兩年來,舉辦了包括農函大學員、農民科技培訓含陽光工程、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學員培訓達4555人次;舉辦了青少年科技競賽參賽人數1650人;舉辦了科技周重點項目宣傳活動8場次,受訓收益人數4200人;組織了各級各部門科技人員實施科技下鄉729人次;開展全國科普日重點項目活動宣傳30場次,受傳受訓達13200人(次);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20場次,發放圖書、掛圖、宣傳冊、音像制品等各種科普資料65000份。不僅有效推進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得到貫徹實施,而且還提高了農民和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增強了各級各部門科普科技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本領。
許多農民通過參加科技培訓和科普宣傳后,不僅成為“鄉土人才的科普二傳手”,同時還掌握了多項農業等實用技術,提高了勞動技能和致富本領,為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向前發展和推動全面建成同步小康社會目標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牛大場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科普科技協會部門的大力幫扶和支持下,在全鎮科技協會會員的踴躍積極參與下,先后被省、州、縣命名為科普示范鄉鎮后,各級各部門科普骨干和種養業協會圍繞鎮黨委政府提出“糧食穩鎮、藥材興鎮、烤煙富鎮、畜牧旺鎮”的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思路,加大中藥材、烤煙、養殖、經果林四大支柱產業的科技幫扶力度,壯大了科普科技產業基地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發展的新局面,為全鎮到2016年率先在全省建成同步小康社會目標奠定了良好的科學“造血和輸血”的互動扶助良性循環基礎。
如今,牛大場鎮在同步小康創建活動的魅力驅促下,著力培育打造 “千羽”七彩山雞科技科普基地、銅鼓村“千畝”連片優質烤煙科技種植示范基地,鎮區“萬畝”中藥材種植科普科技示范帶、侯家屯“百萬羽”肉雞等科普科技種養規模基地似如雨后春筍。為實現科技扶助惠農,普惠興農,實現科技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企業增效、財政增收和全面同步建成小康創建活動目標起到了示范推動作用。(楊志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