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夏日山村,綠意盎然,鎮遠縣報京鄉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突然傳來喜悅的笑聲。
“發菌是把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當菌絲已伸延到木質部,并產生少量耳芽時……”十幾名干部圍著技術員葉滿金聆聽培訓。
據了解,接受培訓的是施秉縣政協副主席、縣工商聯主席張建玉帶領其單位幫扶村白垛鄉王家村、甘溪鄉甘溪村及該縣民生天麻公司等干部和經理。
在示范基地,一行行呈“人”字形的白色菌棒,都長滿了鮮嫩的黑木耳,幾名村干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趕忙挽起褲腿,拿起籃子與農戶下田采摘木耳,感受從未有過的新奇與驚喜。
當地一位農戶介紹,每個菌棒至少可以賺4元錢,現有1萬多個菌棒,半年就可收回成本。
“黑木耳銷路怎樣 ?”甘溪村主任忙問道。
“不夠賣,現在干木耳市場上賣到了60元一公斤”。
“這黑木耳色澤黑亮,朵大肉厚,滑嫩、鮮香,口感很好,對人體有很多功效,是當前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健康食品之一。”技術員葉滿金說。
隨行的村干一致認為,黑木耳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投入少,勞動強度不大,管理程序簡單。由于白垛、甘溪與報京都是毗鄰鄉鎮,氣候條件好,晝夜溫差不大,很適宜黑木耳栽培。
張建玉通過了解后,對種植黑木耳滿懷信心:培植黑木耳是一個發家致富的好項目,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動農民培植黑木耳,為企業引進新項目,開拓新市場,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