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今天的中國,更加開放而自信。
蘆山震后53秒,第一條震情微博就已傳上網絡。
震后3個多小時,政府便召開了首次新聞發布會;此后,省、市、縣三級每天召開多場新聞發布會。
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公布總值班室應急電話號碼以及郵箱地址等。
境內外媒體紛紛深入一線“現場直播”。
真相跑在謠言和恐慌前面,傳遞著信心和力量。
今天的中國,社會更趨成熟與理性。
地震發生后,網上很快就有了理性的聲音,呼吁讓出成雅高速“生命通道”,莫去現場“添堵”;號召少打電話多發短信,少擠占災區電訊資源;提醒不要過多干擾救援人員。
今天的中國,社會公眾救災響應的自組織能力,也勝以往。
從汶川到玉樹,眾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給我們留下深深感動。今天,他們又快速行動起來支援蘆山災區,并更加理性有序。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面對災難,團結、堅忍、樂觀、感恩等情懷,總是讓人動容。
地震中,蘆山縣龍門鄉青龍村村民劉維英開的副食店被砸壞,但她硬是搶出發電機,為附近鄉親提供電源。“我們經歷過汶川地震,除了有些緊張外,倒沒有什么怕的,相信過不了多久一切都會好起來。”劉維英說。
20日9時52分,在雅安市人民醫院,一名孕婦在急救車棚內誕下一女嬰,母女平安。新生的“地震寶寶”預示著新的希望,她告訴人們生活還在延續,生命柔韌而頑強。
是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統籌謀劃,民生優先。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從救援到安置到重建,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主線將貫穿始終,廢墟上升騰新希望
21日下午,蘆山縣政府對面,一輛裝載車正在平整土地。項目負責人李永昭說,他們已動用4臺裝載機,在全縣3個地塊同時開工,為后續基建打下基礎。
余震仍未褪盡,但自打家園被毀那一刻起,重建家園的憧憬,便在災區干群心中縈繞。
如果說,救援搶險是應急能力的集中體現,那么災后重建則是對全方位能力的不斷考驗。中國、四川、雅安如何砥礪自身,促成災區復蘇與提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