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4月20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抵達四川蘆山地震重災區龍門鄉臨時指揮部了解災情,并對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新社發 劉忠俊 攝
蘆山地震發生至今已過72小時。從全國動員抗擊強震,到愛心集結支援雅安,再到上下動員“為生命讓路”,回顧地震發生后的三天,大災面前,脆弱與堅毅抗爭,悲情與溫情交織?茖W意義上的“黃金救援期”已經過去,但愛心不息,救援不止。
震后24小時:賑災全國動員 李克強坐鎮指揮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3公里。
滿目瘡痍的大地,生離死別的痛哭,時隔5年,在距汶川僅85公里的地方,“雅安”這個地名再次引來全世界的關注,“大地震”也再度成為中國舉國救災的動員令。
災情發生后,僅用時20分鐘,成都軍區即成立抗震指揮部,并出動2000人趕往蘆山;接下來20分鐘,武警四川總隊的1200人救災隊伍也出發趕往災區……
“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地震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作出重要指示。國務院和四川省政府迅速啟動救災一級應急響應。
13時許,地震發生5個小時后,受黨中央和習近平委托,李克強飛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在飛行途中召開緊急會議,在震中的廢墟上慰問災民,在災區的帳篷里連夜部署救災工作,大地震后,中國總理又一次在第一時間坐鎮震區一線。
災情就是命令,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民政、衛生等多方的救援力量緊鑼密鼓地向災區集結,并立即展開救援。此外,氣象、國土、水利、交通、電力、電信……從中央到地方,多部門迅速聯動投入災區救援。
此外,20日8時6分四川媒體發出第一條地震消息后,各家媒體紛紛投入力量開始滾動報道,一些地方電視臺也中斷娛樂節目,將畫面鎖定雅安。在電視、廣播、互聯網上,地震傷亡數據不斷刷新的同時,祝福祈禱、微博尋親,民間捐贈,排隊獻血,來自民間的愛心也迅速涌向災區。
震后48小時:“孤島”不孤獨 溫情暖人心
4月21日清晨,震后的第一個清晨來臨的時候,“寶興”這個地名再次牽動著全中國。斷水、斷電,通訊時斷時續,與外界通道也被塌方和巨石阻斷,寶興縣一度被媒體用“孤島”來形容。
從20日晚,開路、步行、沖鋒舟、直升機……,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水陸空并進,星夜兼程,不遺余力地向“孤島”挺進。21日,救援人員和部分媒體記者徒步進入到寶興縣,寶興的消息也終于發布出來。
在地震30多個小時后,從蘆山通往寶興的道路終于被成功搶通,伴隨著大批量救援物資的進入,寶興不再是災區的一座“孤島”。21日20時57分,經電力企業奮力搶修,寶興縣城已部分恢復電網供電。至此,蘆山地震震區蘆山、寶興、天全三個重災縣已全部實現通電。
災難雖然痛苦,但生活仍將繼續。地震后的第二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和救援物資大批抵達災區,災區的生活也漸漸由混亂變得有序。震后第二天伴隨著災區炊煙的升起,生活的氣息在蘆山開始復蘇。
同樣在這一天,隨著媒體記者深入災區采訪,一個個反映生命奇跡的救援事跡,一件件彰顯人性光輝的溫情故事,開始從災區傳出,廢墟中雅安在悲情中顯現著生命的堅毅。
在臨時帳篷醫院外,抱著父親等待進行手術的“最孝兒子”,19歲男孩不顧搖晃的房子,徒手刨出被墻壁壓著的母親;地震危機時刻母親使出全部力氣,獨自將上百斤的預制板挪開,救出兒子;得知蘆山人民醫院血庫告急,經歷地震驚恐的雅安市民自發走向街頭獻血……
震后72小時: 為生命讓路 黃金救援的最后沖刺
4月22日,在雅安迎來了地震后的第三天,72小時黃金救援期也迎來了沖刺的關鍵時刻。但是,兩天過去后,通往重災區的生命通道卻讓人憂心忡忡。
塌方導致雅安通往蘆山縣的318國道交通中斷;唯一一條通往蘆山的道路須經過繞道滎經的山路,大型車輛在盤山路上拐彎就會造成雙向擁堵;前期社會車輛無序進入災區。
脆弱的生命通道,承載不了直接涌來的關愛。國務院辦公廳于21日19時許要求有序做好支援四川蘆山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工作,各單位團體未經允許暫不進入災區。與此同時,“讓出生命通道”的呼吁出現在微博等公眾信息平臺上。
這一天《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生命爭取更多時間》的評論文章,文章稱,在寶貴的黃金救援期內,請把生命通道讓給專業救援隊伍,使更多被困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在這個意義上,有時守望也是一種幫助,待命也是一種支援。
地震發生的第三天,災區民眾有了熱乎的飯菜和干凈的水,商業網點和銀行網點也已逐步恢復營業,部分高三學生開始復課。
震后的雅安也正在從破碎的瓦礫中的重新“雄起”。但是,未來幾天有著“雨城”之稱的雅安將迎來連續的降雨天氣,一些救援通道還沒有逃離擁堵,72小時的生命救援之后,一系列的困難還將考驗著這座牽動億萬人心的城市!(闞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