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貴州思州石硯公司負責人張小平等人到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走訪一張姓人家時,發現了一本200多年前的老家譜。據悉,收藏這本家譜的是一位80多歲的,不識字的老婦,“文革”時,村里干部要將這譜書燒掉,老太太偷偷將它藏了起來,致其幸免于難。
據了解,這本譜書封面已經脫落,第一頁紙面已滿是皺紋,不過,字跡還算清晰。后面的頁面保存完好,一字一句,都清清楚楚。譜書中記載,這本《張氏族譜》為清嘉慶18年成書,即1813年,距今年正好200年的時間。

張氏族譜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張氏族譜》記錄了張姓的來源以及發展情況,特別提及到了漢初的張良、唐朝開元年間丞相張九齡等,從時間上說從先秦時期記錄到了清代,跨越了上千年歷史。
譜書對北宋之后的記載相對比較詳細,其中還提及到了思州府、鎮遠府、黎平府等古代治所等。“這本族譜不僅有利于我們進行家史研究,而且對研究地方史志也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張小平說。
這本族譜的收藏者也很值得一提。她是一位已有80歲的老太太,名叫李菊英,是張家的媳婦。李菊英告訴張小平,這本族譜是其夫家的祖先留下來的,多年來一直珍藏著。她的丈夫去世之后,便悄悄交給她保存,此事知曉的人極少。
“文革”時期,當時的村領導到李菊英家里抄家。李菊英搶先一步,把這本族譜藏在自己身上,村領導只拿走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書籍。事后,李菊英不敢怠慢,她用衣料將這本族譜裹得嚴嚴實實,然后與衣服等混裝在柜子底部。就這樣,這本族譜得以保存下來。不過,為了避免再生事端,李菊英多年來守口如瓶,包括自己的兒女兄弟,她都沒有透露半個字。直到張小平到訪后,他的親人們才曉得老人家還留了這么一手。
“我要是說出來,它就保存不到今天。”李菊英說。據了解,張小平到訪時,李菊英開始是高度警惕,閉口不談族譜的事。后來,張小平說起了張氏家史,滔滔不絕,李菊英感覺他真的是“家里人”,這才透露了珍藏族譜的事情,并將它拿出來供張小平參觀。
“我們也不知道老人家藏有譜書,是因為她年歲大,知道的事情多,這才上門拜訪,沒有料到獲得了非常有價值的材料。”張小平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