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年來,在國家和省各項重大政策的強力支持下,黔東南州全力推進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農村寄宿制學校 “三項突破”工程建設,全州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三項突破工程啟動和實施以來,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非義務教育都取得明顯的成效。
一是非義務教育后發趕超能力明顯增強。兩年來,全州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115所,使各類幼兒園達396所(含民辦幼兒園288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達101949人,比2010年凈增26074人,學前三年入園率為66.69%,較2010年提高16.33個百分點,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4.69個百分點。全州高中階段學校76所,其中普通高中45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1所。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規模達125527人,比2010年凈增18703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64.96%,較2010年提高了14.87個百分點。全州高中階段入學率也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76個百分點。2011年,凱里、天柱、錦屏、丹寨四個縣市通過了省確定的初中畢業生85%的升學率驗收,2012年,黃平、施秉、臺江、雷山、三穗和麻江六縣初中畢業生已完成85%升入高中階段學校就讀的目標,全州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就讀比例達85.56%,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在全省9個市州中排行第二,僅次于貴陽市。2012年,全州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入高等院校就讀人數達23997人,高等教育錄取率達85.23%,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93個百分點。實施三項突破工程以來,非義務教育得到快速發展,改變了多年來非義務教育事業發展指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被動局面,并呈現出增比進位增強和后發趕超強勁的良好態勢。
二是義務教育普惠程度明顯提高。兩年來,全州強力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縣鎮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按照城鎮化帶動發展要求,全州積極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小學進鄉鎮,初中進縣城”的中小學格局發生積極的變化。2012年,全州有小學1231所,教學點809個,小學在校生360469人,其中,鄉鎮以上小學在校生159593人,校均955.65人,比2010年校均增加了96.22人;村級小學在校生比例由2010年的68.02%下降到2012年的62.66%。有初中學校229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36所),初中在校生197364人,其中獨立初中校均規模達925.42人,比2010年校均增加8.22人。2012年,全州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81.28%,高于全省78%的平均水平。全州16個縣市中,義務教育鞏固率超過85%的目標已達到8個縣市。二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寄宿受益面進一步擴大。目前,全州已建成農村寄宿制小學139所,小學寄宿生達9.11萬人,寄宿率為25.26%;農村寄宿制初中229所,寄宿學生達13.75萬人,寄宿率為69.68%,全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校寄宿率保持全省首位。由于學生宿舍比例不斷提高,學生享受國家資助比例也隨之擴大。兩年來,共有2132所學校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享受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學生達41.74萬人,占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74.83%,義務教育學校實現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標。沒有納入國家營養改善計劃的凱里市,由市級財政出資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投入252萬元用于學生營養午餐,惠及1.9萬名中小學生。同時,全州義務教育貧困寄宿生的補助面進一步擴大。2012年獲得生活補助的貧困寄宿生占寄宿生的比例,小學達81.96%,比2010年增加16.74個百分點,初中達72.0%,比2010年增加4.25個百分點。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助學制度進一步落實,受助學生達60802人,資助金額達5914.95萬元。
三是建設項目及投入再創新高。兩年來,通過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教育基本建設經費17.05億元,實施教育建設項目515個。其中,學前教育項目65個,投入資金9411萬元,建設面積84257平方米;高中階段教育項目27個,投入資金65469萬元,建設面積429108平方米;義務教育項目423個,投入資金95620萬元,建設面積604588平方米。由于教育項目投入的不斷攀升,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2012年,全州小學生均校舍面積達6.2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積達8.22平方米、普通高中生均校舍面積達13.2平方米,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學校生均校舍面積分別在全省排位第1位、第1位、第3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