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凱里經濟開發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堅持產城融合,一體發展,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做足生態文章,注重科技含量,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構建凱麻新城“美麗新區”。
把開發區作為城市進行高起點規劃,引入生態山水、統籌城鄉、高標準建設等理念,堅持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推進城鄉和產城統籌發展。該區14個功能分區相對明晰、獨立,但又相互依存聯系,總體上劃分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民族藥業、商貿物流、教育產業、文化旅游、綜合服務等七類園區,工業園區僅占總規劃面積的13.7%。將原來單一的經濟功能區,轉變為產業集聚基地和現代化新城,實現產業化和城市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一體發展。
近年來,該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先后建成道路16條共40公里,在建濱江大道、州群眾服務中心一級主干道、鐮刀灣景區道路等11條道路,總長29.68公里。已建成居民自來水廠、企業供水廠、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變電站各1座,鋪設燃氣管道16千米,移動、通訊、有線電視、寬帶網絡覆蓋全區。今年將新建州群眾服務中心第五橫東西向城市主干道、下司至宣威城市主干道等15條道路,總長52.15公里,構建凱麻中心城區方便快捷的道路骨架。同時,著力完善教育、衛生、商貿、金融、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正在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新建1所乙級醫院、中小學校、便民利民服務中心等民生項目,建設滬昆高鐵凱里南站站前廣場,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務能力。
在工業發展中,堅持生態引領原則,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和“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城市新區”的思路,嚴格環保準入,強化源頭控制,大力引進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生態型企業入園,推進園區企業向高質量、高速度、低污染、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形成生態網絡。目前,該區入園企業達33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食品等生態工業體系。成功引進了三一重工這家世界500強企業、江蘇雨潤集團和“新希望”集團等2家國內500強企業入駐。去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20.77億元,同比增長34.43%;完成工業銷售值15.97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工業增加值4.34億元, 同比增長55.12%。財政收入實現3.25億元,同比增長26.09%。今年將新建續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食品、新材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重點產業項目38個,總投資190億元,以工業產業為支撐的凱麻新城區迅速崛起。
為實現高質量的城鄉統籌目標,加快推進凱麻同城化發展步伐,該區今年1月1日正式托管鴨塘街道和下司鎮后,把其納入凱麻城市新區統一建設。正在實施下司新大橋及太陽島大橋、下司古鎮旅游開發、凱麻高速公路開發區段民居風貌整治等項目建設。今年將新建下司淑里城市濕地公園、苗鄉侗寨文化產業園、花橋村及馬場村民居特色風貌改造及一批水庫、山塘、防洪堤等項目,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提升文化品位,夯實文化軟實力,努力打造凱麻新城“美麗新區”。(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