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春節剛過,黔東南各縣市的農民工忙著走進工廠、接受培訓,返鄉創業人士喜氣洋洋地辦理工商執照,開始在自己的家鄉大展宏圖,城鄉就業形勢前所未有地呈現喜人景象,究其實,四個方面可以分析出原因。
首先,政府推動招商,廣造就業機會。
春節期間,黔東南全州16個縣市都分別召開了招商懇談會,共有2400余名返鄉成功人士和已落戶企業客商參與了項目懇談,其中,臺江、黃平、從江、岑鞏等縣高度重視,縣委書記或縣長親自參加了懇談會,積極與在外返鄉人士和已落戶企業客商共討商機。此外,州委、州政府還制作了6萬張招商內容的春節慰問卡,寄送至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知名企業,對黔東南州資源進行重點推介,并開通招商熱線接受客商咨詢。載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目前,三穗縣建成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2億元,宏立廚具、混凝土攪拌站、六合門業、黔東禽蛋交易市場、美源釩礦、萬順鋼鐵、廈門興輝和雷山德友鉻鐵等八個項目正在修建廠房主體工程。施秉縣一季度續建項目31個;新開工項目92個,其中:億元項目30個,3000萬元到1億元項目24個,3000萬元以下的項目38個。另外,一大批招商項目已經或正在達成投資意向,如海南慧江混凝土有限公司擬在劍河縣投資5000萬元發展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項目;雷山縣與雷山籍在外成功人士簽約意向性項目5個,簽約資金共1.5億元;施秉縣與部分客商就蔬菜產業化基地、外貿服裝、旅游文化開發等項目達成了投資意向,有望在今年簽訂合同并實施;臺江縣通過已落戶企業引薦,成功簽訂張家寨舊城改造項目、輕工業園建設、河灣城市綜合體和臺盤龍鳳灘休閑度假中心等四個項目,簽約資金20.1億元。
政府的招商工作和項目落地實施的不斷深入,都為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的再就業,以及在各項產業鏈打造過程中吸引部分積累了一定資金的本地人返鄉創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其次,各縣市多措并舉,廣泛吸引就業。
春節期間,各縣市采取了多種措施,講就業引導和招工招聘與平時的政策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月24日,岑鞏經濟開發區民營企業用工招聘會舉行,通過前期對開發區內10余家企業進行用工需求調查,為應聘者提供了260多個就業崗位,招聘對象集中在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及開發區周邊的失業人員,現場共有2000余人參加應聘,達成就業意向263人(其中本科生3人、大專生17人、高中以上34人),全部完成了9家用工企業用工需求。2月26日,從江縣開展以“服務進城務工、幫助就近就業、扶持返鄉創業”為主題的就業援助暨現場招聘活動,本次活動將持續到3月18日,其間還將舉辦“縣鄉招聘會”、“送崗位下鄉”、“服務園區”、“創業服務”等各類小型專場服務活動。鎮遠縣則確立“休閑黃桑、美麗鎮遠”主題,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內環境整治、村內產業發展、農村休閑觀光旅游等工程建設,著力打造黃桑田“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藍圖,推出多個項目和配套措施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丹寨縣,按照“縣有窗口、鄉鎮有站所、村組有專人”的就業服務體系,免費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政策指導,負責推薦就業等服務;建立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督促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防止拖薪、欠薪。其中,對農民工在縣內創辦企業作出頗富吸引力的規定,即當年招用農村富余勞動力或登記失業人員達職工總數30%以上,并簽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根據情況,給予貸款貼息,并享受創業培訓補貼、免費創業培訓;符合規定的創業農民工,可申請7-8萬元小額擔保貸款,享受政府貼息;貧困農戶創業,可申請2-5萬元貸款,縣扶貧辦予以年利率5%貼息。臺江縣,對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人員,展開微型企業創業扶持相關政策和有關創業知識;對缺乏創業資金人員,該縣就業局、縣婦聯、縣信用聯社等加強配合,積極實施農村婦女貼息貸款惠民工程,今年上半年共發放100戶貼息貸款500萬元,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對是返鄉農民工人員,該縣就業局把就業和企業服務聯系起來,積極深入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爭取企業用工向縣內傾斜,節能燈廠等引資企業共吸納當地農民工5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可以說,各縣市的有關職能部門對農民工和返鄉創業人士積極地積極引導,是做好這些工作的關鍵。
再次,民族事務部門的緊密協作。
在生態移民工程和返鄉創業的宣傳發動中,各縣市的民族事務干部緊密配合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將國家和省州的經濟發展政策和地方的有力舉措向各族群眾廣泛宣傳,對無論國發二號文件,十八大精神,還是省州與地方經濟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各項發展規劃、獎補措施都一一進行說明,打消了群眾的顧慮,更新了群眾的觀念,讓他們看到了美好的未來,從而推動了整體形勢的快速發展。
民族事務部門的緊密協作是做好農民工再就業和城歸者創業的重要補充。
最后,農民工和返鄉創業者的心態變化。
近來以來,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和經商展業的部分人士一方面看到了黔東南日新月異的變化,比如工業區的興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主打民族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農合保的推行等等,各項政策的落實和大干快上的蓬勃生氣使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到了發達地區經濟模式的轉型和缺乏吸引力的薪酬待遇等諸多方面因素,讓他們在顧及親情、權衡收入及發展機會的過程中,越來越認同家鄉美好的發展前景。比如農合保方面,黃平縣818.34萬元新農合補助資金惠及群眾4萬余人。又比如居住條件的改善帶來的新機會,麻江縣將以鄉鎮駐地為中心,輻射帶動農村新型社區規范建設,推進賢昌鄉高枧村、下司鎮淑里村兩個州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重點打造碧波又詩、杏山隆昌、龍山共和、宣威鎮翁保8個行政中心村,努力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使部份農村居民就地實現市民化。
農民工和返鄉創業者的心態變化,是在大環境下選擇回鄉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展業的必然!(黔東南州民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