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自2009年第一批“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開始在雷山縣試點實施至今已足足四年有余,回首翹望,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在雷山縣推廣實施的累累碩果早已深入人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一、生產發展。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興建了一批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了該縣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夯實了農村發展基礎。雷山縣各行政村、自然寨近年所實施的一大批項目如通組公路硬化建設、機耕道硬化建設、人行便橋建設、人飲消防工程建設等對各地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生活寬裕。雷山縣嘗試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與其他資金進行有效整合,以農民自愿為基礎,集中財力,重點對縣內比較典型的民族村寨進行包裝打造,開發鄉村旅游,讓投入的各項資金真正產生經濟效益,以期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雷山縣已選取大塘鄉掌拗村、西江鎮長烏村、郎德鎮下郎德村、丹江鎮的大固魯村和小固魯村作為該項試點。
三、鄉風文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蘆笙場、農家書屋等項目的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既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日常生活,也進一步鞏固了該縣良好的鄉風文明氛圍;垃圾池、果皮箱等項目的建設,使老百姓一改往日亂丟亂棄的不良現象,自主將垃圾棄物堆放到垃圾池、果皮箱里,老百姓的自覺性有所提高,鄉風文明明顯改善。
四、村容整潔。各行政村所實施的環境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主要結合少數民族尤其是苗族的建筑風格和民俗文化特點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得“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村的村容村貌不僅整潔美觀,而且不失當地特色。其中的休閑長廊,風雨橋等項目最具代表性。
五、管理民主。從項目的選擇確定,到選址,再到實施以及建成后的日常管護,都是由村民自主決定,實現了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議的事益大家。老百姓不僅有權提事,而且有權議事、決事,并且可以全程督事,在這里,老百姓的民主權利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給老百姓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還有更大的民主效益。進一步激發和調動了基層干部與農民群眾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中民主議事、定事、辦事、管事的積極性,民主議事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加速了我縣的民主化進程。
據統計,2009年至2012年雷山縣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49個,包括水利、交通、環境衛生以及其他農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覆蓋全縣9個鄉鎮89個行政村,共17821戶87684人受益;投入省級財政獎補資金、縣級財政預算安排資金和縣級整合資金共計5562萬元,群眾投工420735個,投工折資2090萬元。(唐成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