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雷山縣第八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全體委員和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于1月23日上午11時勝利閉幕。
縣領導黃清發、陳正鋒、袁剛、劉光信、邱兆娟、李玉文、楊莉、楊光澤、楊慧萍、侯建群、李彬等出席閉幕式并在主席臺前排就座。政協主席陳正鋒同志作政協第八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閉幕會講話。由政協副主席邱兆娟同志主持閉幕式。
陳正鋒說,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雷山縣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列席了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并協商討論了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及其它工作報告。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h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的實施“環境立縣、旅游強縣”戰略,和啟動建設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為政協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政協工作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廣大政協委員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政協職能,努力開創新局面、創造新業績,切實把人民政協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會議要求,一要打造學習型政協。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當著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學深學透,同時,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同省委、州委、縣委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同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同履行政協職能結合起來,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加快知識更新,豐富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努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二要打造發展型政協。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準確理解和深刻把握“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基本特征,始終把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放在最高位置,自覺接受縣委領導,維護縣委權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縣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努力在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工作格局中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作用,廣大政協委員要做到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黨委想什么就議什么,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無論是建言獻策,還是開展批評監督,都要力求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有較大的新的作為。三要打造服務型政協。當前,加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雷山發展的大局,是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全縣十五萬人民的殷切期望。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牢固樹立“有為更有位”的思想,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平等議事的獨特政治優勢,充分發揮精英薈萃、智力密集的獨特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位置超脫、視野開闊的獨特監督優勢,充分發揮團結各界、聯系廣泛的獨特組織優勢,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委政府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咨詢論證、視察活動等各種形式,通過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各種會議,通過提案、建議、意見和社情民意等各種手段,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高水平的意見和建議。四要打造創新型政協。廣大政協委員要本著對黨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牢固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通過調查研究,認真負責地反映群眾的愿望和合理訴求,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力促有關焦點、難點問題的逐步解決。要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正確引導好社會輿論,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把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人民政協的核心任務和基本職責,努力把全縣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和部署上來。要認真督辦委員提案,力求委員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有較大提高。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推動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解決。五要建設和諧型政協。始終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保持和發揚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合作共事的優良傳統,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與聯系,把政治協商的重點放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上,把民主監督的重點放在優化發展環境上,把參政議政的重點放在解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切實做好團結人、聯系人、凝聚人的工作。把為民直言與為黨政進言有機統一起來,為委員與委員之間、委員與界別之間、委員與黨委政府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形成眾志成城的統一戰線和奮斗精神,構建和美新雷山。
陳正鋒最后滿懷信心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強調:“眾人拾柴火焰高,十八大對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作出了總體部署,賦予了人民政協更重大的責任,更光榮的使命。”使命催人奮進,責任任重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雷山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為建成一個宜居住、宜旅游、宜創業的合美雷山而努力奮斗!(張希才 李先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