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圖一:2013年1月2日,雖然天氣很冷,但西江營上文化產業園區的李淑俊小伙卻全然不顧,他在樂呵呵為工地的百余輛挖機、鏟車、運土方的大貨車做維修工作。他說:“我在這個工地很幸福,除了為工地車隊服務外,還可以在工地看各種剪彩,上個月19日,我們這里剪彩了最大的投資剪彩儀式,投資2億的文化藝術創作基地落戶這里。我到這個工地有半年多了,每個月收入萬余元,心里很高興。”圖為李淑俊小伙在工地補胎。

圖二:2013年1月2日,雖然天氣很冷,但西江營上文化產業園區的金繼文炮工卻全然不顧,他在樂呵呵為工地的場平打炮眼。他說,他到這個工地三個多月了,每天收入150元,心里很高興。圖為金繼文在工地打炮眼。

圖三:在家創業的西江姑娘張芬,除了經營觀景臺的一家數碼快照外,還兼職刺繡創收。當筆者問起她,在家創業是否幸福時。她笑起來說,在家創業是享受,暨掙到了錢,還能照顧父母子女,雙贏。不要小看我的這個小店,我光照相,一個月收入就超5000元,再加平時的刺繡,收入也六七千元哦。

圖四:元旦節的第二天,西江農家樂“侯家莊”的老板阿才和他的財務人員在樂呵呵對賬本。看到去年的純收入超過30萬元,忍不住激動笑起來。阿才為西江創業青年,2009年返鄉創業,目前他的侯家莊已成西江的農家小名店,每天來的游客近百人。在他的農家樂,還聘請了當地的10名服務員和4名管理人員。(李雪 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