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嫦娥,本作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揚州人,是中國神話人物、后羿之妻。神話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處所盜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在道教中,嫦娥為月神,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圣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在中國古代并沒有留下嫦娥的壁畫和雕塑,也沒有直接描述嫦娥容貌的歷史文獻,但嫦娥的美麗形象卻在民間廣泛流傳。唐宋詩詞及明清小說戲曲中,寫到年輕美貌女子時常以嫦娥作比喻,或者寫到嫦娥時總是對她的美貌大加贊賞。《西游記》的第十九回中,豬八戒如此描述嫦娥樣貌:“見她容貌攝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月亮女神”是日本繞月探測衛(wèi)星英文名稱的意譯。它在日本還有一個昵稱——“輝夜”。這個名字取自“輝夜姬”,她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中美麗的月亮公主。
“輝夜姬”是日本古老傳說《竹取物語》中的主人公,是在月亮上誕生,爾后落入凡間的美貌女孩。傳說中,一位伐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愛女孩,便把她帶回家去撫養(yǎng)。3個月后女孩就長成妙齡少女,美貌舉世無雙,取名“輝夜姬”。
世間的男子都夢想讓“輝夜姬”做妻子,許多公子王孫終日在老翁家周圍徘徊。“輝夜姬”提出嫁給能找到她喜愛但卻難以獲得的寶物的人,使求婚者都沒能如愿。最后登場的皇帝想憑借權勢強娶“輝夜姬”也以失敗告終。“輝夜姬”在中秋之夜迎來月宮使者,回到她本該屬于的月球。
對日本人來說,“輝夜姬”是他們從孩童時代就熟識的人物形象。沉靜、機智、蔑視權貴的月亮公主告訴孩童們什么是美、丑、虛幻和永生。

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有三位,一是代表新月的菲碧(Phoebe),一是代表滿月的賽勒涅(Selene),一是代表彎月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阿爾忒彌斯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所以大部分人只知道阿爾忒彌斯,阿爾忒彌斯在羅馬神話中又被稱為狄安娜(Diana)。
希臘神話中,阿爾忒彌斯的容貌高貴美麗,是奧林匹斯山上眾多女神中的佼佼者。她的身材曼妙,兩腿修長,腰肢纖細;她的皮膚白皙光滑,通身閃耀著月亮圣潔的光芒;她的眉心嵌有一個耀眼的月亮;她的棕色卷發(fā)一直垂到腰際,隨風飄揚;她的眼睛是所有女神中最美的,有如月光般澄澈而靈動,總之,她的容貌代表了月亮所有的高貴美麗。
按照古羅馬神話里的說法,月亮女神狄安娜相貌美麗,同時又是處女的保護神,所以她的名字常成為“貞潔處女”的同義詞。傳說她有很多求婚者,但不愿結婚,她熱愛的只有自由,因此人們常用狄安娜來象征美麗、貞潔以及對自由的熱愛與向往。
希臘神話中還流傳著月神的凄美愛情故事。阿爾忒彌斯是宙斯與勒托(Leto)所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阿爾忒彌斯掌管的是月亮,她很喜歡狩獵,射箭的技藝也很高。后來阿爾忒彌斯與海神波賽冬的兒子奧賴溫相愛,阿波羅反對他們在一起,并用計使阿爾忒彌斯射死了奧賴溫,阿爾忒彌斯悲痛欲絕,從此再也不與阿波羅見面,這也是希臘神話傳說中太陽和月亮不會一同在天空中的原因。

印度的探月探測器名為“chandrayan(意為月亮車)”。而在印度,“月亮之神”就被稱為chandra,意思是“明亮和耀眼”。
印度學者認為:月亮之神是個男性,有四只手,一只手拿著權杖,一只手拿著長生不老的仙露,第三只手拿著蓮花,剩下一只手處于防御狀態(tài)。他駕馭的三輪戰(zhàn)車由羚羊或十匹白得像茉莉花的馬拉動。
在傳說中,月亮之神在原配妻子外又娶了另一個神的27個女兒,代表著月亮的27天環(huán)繞周期。他對原配妻子的寵愛引起其他妻子的嫉妒,她們向父親抱怨,父親就讓女婿染上麻風病。27個妻子又覺得丈夫可憐,再向父親求情。父親不能消除詛咒,但可以減輕痛苦。所以月亮逐漸由銀白色變成灰色,繼而消失,隨后又會恢復銀白色,形成陰晴圓缺。
西方人使用太陽歷,印度人則使用月亮歷。印度人慶祝生日不以自己的出生日期為準,而是以出生當月月亮的形態(tài)來判斷。明亮的月亮被認為是最好的,暗淡的月亮被視為是邪惡的。印度人認為,如果孩子在滿月出生,這個孩子將擁有友情、金錢、權力和名望,受人尊敬。連印度人祈禱時都說:“月亮會保佑我們一生平安!”

在俄羅斯民間傳說中,太陽和月亮被擬人成恩愛的夫妻關系,其中月亮神被比作男性。每年冬天來臨的時候,大地被皚皚白雪覆蓋,萬物了無生趣。這時月亮神不得不和自己的愛人——太陽神分開,相約來年夏天再見。兩人各奔東西,彼此毫無音訊。
每到伊萬諾夫日(6月24日或者7月7日)萬物復蘇,太陽神精心梳妝打扮一番,穿上節(jié)日彩裙,戴上盾形頭飾,去與久別的月亮神相會,一路上邊走邊唱,并將耀眼光芒灑向大地。月亮神與太陽神相見后,互訴離別之苦,彼此恩愛。天空也是艷陽高照。
然而隨著一天天過去,夫妻兩人常發(fā)生爭吵,天空也因此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爭吵激烈時,地面發(fā)生地震和海嘯。在俄羅斯人心中,月亮神自尊心強、天生好斗,每次與太陽神的爭吵都是月亮神的錯。如此看,俄羅斯正式開始登月計劃時也很難以月亮神命名了。
歐洲航天局于2003年9月28日將智能1號月球探測器發(fā)射升空,使其踏上奔月航程。經(jīng)過13個月的飛行后,它終于進入環(huán)繞月球軌道,從而揭開歐洲探月計劃的序幕。
歐洲的月亮文化自然深受古希臘神話影響。傳說中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是希臘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她與人間的一個男子相愛,但為了避免其他神反對,她把這個男子藏在一個山洞里;為了滿足自己永恒的愛,她又讓這個男子長睡不醒,不讓其他女人知道。
在歐洲人眼中,月亮代表“永遠占有”,也體現(xiàn)了西方人生觀的一方面——自私、索取。明白了月亮的這一寓意,人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歐洲沒有把月亮神的名字放在探月計劃中了。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