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刀具
10月13日,黎平縣文物部門在黎平縣九龍村景亭侗寨55歲的農民吳開松家,發現一把鍛造于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的銅質剪禾刀具。據吳開松說,這把剪禾刀具是他的爺爺留傳下來的,已傳了五代人。
銅質剪禾刀具看起來像一把“月牙刀”,比手掌略小,刀上刻著“光緒六年”字樣,不過字跡已經比較模糊,需要認真辨認。盡管這把刀具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現今還是明晃晃的。
“這是我祖上留下來的,已經傳了五代,現在都還在使用。”刀主吳開松說,而今年的秋收,這刀具從未停息過,它是割黎平特產——“香禾糯”最好的工具。

捆在稻子上的刀具
“香禾糯”是黎平縣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根據特殊氣候、土壤和地理環境選育栽培出來的優良糯稻品種,這種大米該產品具有米粒大、色澤潔白、糯性強、口感好、香味特濃等特點,素有“一家蒸飯滿寨飄香”的美譽。每到農歷九月,侗族村民都會用剪禾刀具去摘這種“香禾糯”。(陸書明 尹少強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