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日前,筆者在錦屏縣新化鄉新化所村看到,成片的蔬菜長勢喜人。已有20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新化所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品種更新、交通條件改善,讓當地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一年四季,在新化所村每天都有蔬菜買賣兩旺的紅火場景。最多的時候,日成交量多達10萬斤,村口的拉菜車絡繹不絕。”該村文書呂生元說。
新化所村因蔬菜種植多達1800畝,而成為錦屏縣有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蔬菜成為村民致富的 “搖錢樹”。據統計,該村僅蔬菜一項,每年就有數百萬元進入村民的錢袋子。這只是錦屏縣精品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化鄉按照省委、省政府對基層農業“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戰略規劃,利用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以特色種植促進農民增收。通過生產基地引領帶動,推動以蔬菜經濟為代表的高效農業健康發展。
他們在精品農業發展中依靠政策推動搭臺子、干群同心聯動吹號子、典型基地帶動鋪路子、科技營銷互動創牌子,并實行鎮干部包片、包村、住村、蹲點跟蹤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種植戶解決難題。
鄉黨委書記林廣說:“多年來,我鄉在‘一村一品’建設中,始終把科學規劃、科學栽植、科學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積極發揮縣蔬菜專家、鄉農業合作社、村蔬菜技術員的作用,實現了蔬菜種植與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同步走。
截至目前,新化鄉已建成千畝以上蔬菜基地2個,千畝以上中藥材基地2個,百畝以上的現化煙草基地5個。同時還結合各村農民意愿和積極性,在歐陽、映寨、新化寨、新化司等村大力發展油茶、烤煙、金秋梨以及碰柑等規模種植,鼓勵農村致富帶頭人發展肉雞、牛、豬等規模養殖,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初步形成了 “一村建一品、一品富一村、一品帶一片、村村有特色”的模式。
新化鄉鄉長袁垂標說,調整結構、特色種養、綜合開發“三部曲”的同步奏響,讓新化鄉的農民改變了 “種了稻谷種西瓜,年年都是老樣子”的傳統農業種植方式,畝均純收入也由幾百元攀升到幾千元,進一步激發了農民奔小康的信心。(李必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