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房屋被強拆后留下一片廢墟

房屋被強拆后留下一片廢墟

全部戒嚴 暴力拆遷

80歲徐老太太被打傷向記者哭訴

徐老太太的兒媳婦被打傷在醫院救治
拆遷前不補償、不安置 阻止強拆村民被打傷
睢縣城關回族鎮:強行拆遷致使村民無家可歸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朱至松 文/圖
近日,睢縣城關回族鎮南關村群眾向本報反映稱,鎮政府在沒有征得村民同意、各種補償未兌付的情況下,由鎮政府領導帶領兩三百人,開著兩輛大型挖掘機,浩浩蕩蕩地來到南關村,強行把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抬到車上拉到村外,并將幾名阻止的村民打傷,之后,這些人用大型機械推倒村民正在居住的房屋,致使村民房屋被毀、財產被埋,不少村民一無所有且無家可歸。86歲的劉德芝老人因此氣病身亡。村民多次找有關部門反映,但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
為了解事情真相,12月9日,記者來到睢縣對此進行了調查。
強行拆遷:村民財產被埋廢墟內
在南關村復興路與民主路交叉口,記者看到,房屋被拆后留下一片廢墟,幾輛大型貨車正在清運垃圾。提及房屋被強拆一事,不少村民都表示意見很大。
據村民介紹,南關村地處城鄉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睢縣城區框架不斷擴大,城關鎮政府想占用南關村、西元村兩個村近400畝耕地建設商品住宅小區。如果建設該小區就必須修通復興路,修通復興路就必須拆除南關村30多戶村民的房屋,其中包括五六戶村民的門面樓房。從2013年3月份開始,這些村民就多次遭到威脅、吼嚇、斷電、斷水。無奈,有些村民就搬走租房居住,只剩下十幾戶村民沒有搬走。
60多歲的聶秀蘭老人告訴記者:“我們家有兩層門面樓房共10間,一層6間、二層4間。當時鎮政府只給我家一間門面房或29萬元現金作為房屋拆遷的賠償,由于賠付太少我就一直沒同意。11月21日上午,當時我不在家,88歲的老母親正在家休息,突然被幾個人強行抬到一輛車上拉走了一整天,等我回家才發現我家的房屋都變成了廢墟,放在屋里的身份證、戶口本、存折、古董、字畫、被子、衣服、家具等都被埋在廢墟內。后來才知道是城關鎮黨委書記和鎮長帶領兩三百人,開著兩輛大型挖掘機,將我們五六戶村民的房屋推倒了。我們一家人都沒有工作,平時就靠門面樓房每月3000元的租金收入維持生活。鎮政府未向我們兌付一分錢的搬遷補償費、臨時安置費等費用就將我家的房屋推到,現在房子沒了,全部財產也沒了,我們該怎么活下去呢?”
據了解,當天有6戶村民的40間房屋被強拆。
阻止強拆:八旬老人被打傷住院
在睢縣中醫院住院部二樓內科,記者見到了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治療的80歲老人徐美榮,提及11月21日上午強拆一事,徐老太太仍心有余悸,哭著告訴記者:“當時我正在院子里休息,突然進來幾個人抓住我的雙手就往外拉,我不知道他們要干什么,就大聲喊救命!我兒子及兒媳婦聽到喊聲就跑過來問咋回事兒。這時另外幾個人就跑過來連打帶拉地將我們3個人拉到幾公里外的一個院子里強行關押起來,我兒媳婦哭喊著要回家,看管我們的幾個人就用腳往我們身上亂踢。直到下午六七點鐘,他們才讓餓了一天的我們回家。可是,我們回去之后才發現,熟悉的家變成了一片廢墟。我老伴去世時留下的6萬元錢也被埋在了廢墟里。現在,我們的房沒了,錢也沒了,全部家產都沒有了,讓我們怎么活呀!”
在該院住院部四樓腦科病區,記者看到徐美榮老人的兒媳婦卞軍彥正躺在病床上,身上有多處傷痕。從其口中記者印證了徐美榮老人的話。當記者問其住院費、治療費是誰向醫院交的時候,卞軍彥含著淚說:“都是鎮政府交的,兩三天來人交一次,鎮政府領導還稱,政府有的是錢,你們想在醫院住多久就住多久!”
房屋被強拆的村民張秀芝說:“我們家有上下兩層6間門面樓房,每年租金收入一萬多元。拆房那天,幾個人強行把我們幾口人用車拉到外面,一直到天快黑了才讓我們回家。回來后我家的房子已經被拆,家里所有的東西都被埋在了廢墟里。我86歲的老母親因生氣病倒,幾天后救治無效去世了。”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6戶村民房子被強拆時,全部貴重物品、生活用品都不知去向。目前,房子已被拆,村民應得的各種賠償、補償分文未見。對此,村民多次找城關回族鎮政府有關領導討說法,但一直被推諉。
隨后,記者來到城關回族鎮政府了解情況,說明來意后,該鎮黨政辦主任劉士軍說:關于拆遷村民房屋的事得找領導問,可是今天領導都不在。另外,鎮政府不是不向村民兌付拆遷補償費,而是上面還沒有將補償費撥下來。對于打傷村民一事,劉士軍不作任何解釋。
國家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對于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構不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那么,睢縣城關回族鎮政府有令不行、有法不依,仍然采取暴力方式強行拆遷為何一直沒人管呢?村民應得的搬遷補償費、臨時安置費、財產損失費等費用何時才能得到足額兌付呢?相關責任人能否被問責呢?對此本報將繼續關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