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六月的岑鞏,驕陽似火。岑鞏縣被譽為“天字號”工程的城市快速通道新思大道工程建設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喜人景象。
在綜合管網建設工地,從全國各地聚集來的數百名工人有的忙著捆扎鋼筋、有的忙著模板安裝……大家各司其職,忘我工作。
“綜合管網目前已完成1700多米,綜合管溝已完成80%。”工程主管吳增李告訴記者。
在黃弓大橋施工現場,吊裝機、攪拌機等大型機械隆隆的轟鳴聲回蕩在龍江河畔。縣交通部門分管副局長吳令介紹,目前1號橋墩右帽、立柱,2號、3號橋墩立柱,4、5、6號橋墩立柱及蓋梁,7號橋臺臺身及臺帽均已完成。整座橋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
立足黔東區域中心城市,啟動“天字號”工程
2001年2月,岑鞏縣城出龍江入舞水,從思陽鎮龍江村搬遷至新興村。依托滬昆鐵路、320國道、G60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優勢,岑鞏縣城發展邁上了快車道。
2012年以來,岑鞏縣圍繞省、州共建黔東經濟圈戰略規劃,突出建設黔東區域中心城市長遠目標,從重大骨干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不斷提升區域總體影響力和綜合實力。同年8月,為突破制約發展瓶頸,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帶動新老城區同城化發展,促進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及岑鞏經濟開發區協調發展,岑鞏縣委、縣政府決定斥資7億元,啟動新思大道S203線思旸至鎮遠羊坪段公路改擴建工程。
新思大道起于思旸鎮涼水井,止于鎮遠縣羊坪,全長10.809公里。途經南岳寺、平賢、桑坪、亞壩、桐木、郎拔、后壩、涼柳塘、周家坪、苗沖、思州路等地,涉及到思陽鎮龍江、平壩、亞壩、桐木、后壩、新興6個村和羊坪鎮。大道按市鎮道路標準建設,其中涼水井至平賢段路基寬23米,平賢至桑坪段路基寬36米,為雙向六車道,桑坪至黃弓大橋段路基寬58米,為雙向十車道,黃弓大橋至高速公路匝道口段路基寬36米,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匝道口至思州路口段路基寬30米,其余路段為原有城市道路利用。項目總投資7億元,資金來源除向國家申請補助0.52億元外,其余資金全部由岑鞏縣自籌。“工程投資和工程量史無前例,號稱岑鞏縣的‘天字號’工程。”新思大道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夏運土如是說。
用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僅黃弓大橋至G60高速公路岑鞏站路段就要挖掉石山5座,填埋山谷1500米長以上,挖填土石方200余萬方。”近日,吳令告訴記者,下一步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僅面臨沿線拆遷難問題,而且沿途還要搬掉8座石山,挖填土石410余萬方,更要修建黃弓、桑坪、南岳寺和涼水井5座超百米長以上的大橋。
為使工程順利推進,岑鞏縣成立了新思大道工程建設指揮部,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工作過程中實行劃片包段,分組包戶的辦法。據新思大道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征拆組組長黃天勇介紹,工程推進過程中,工作隊嚴格落實全國統一的安置政策和岑鞏縣政府制定的征拆標準,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岑鞏精神和“5+2”、“白+黑”的工作方法,多次進村入戶開展耐心細致的宣傳發動。
在亞壩村月亮坡墳場,記者看到108冢墳墓已遷走103冢,工作隊正在對剩下的5冢墓主人做思想工作。
“現在請搬運工很花錢。”亞壩村村民黃河漢哥仨都在外面打拼,為了搬遷他父親黃世忠的墳墓,除了政府補助的3000多元外,還另湊了17000多元才夠開支。“政府修路也是為我們好,哥仨‘放點血’也是應該的。”黃河漢告訴記者。
“踏破千山萬水,費盡千言萬語。”談起拆遷工作,年近花甲的遷墳組組長田貴培意猶未盡。他說拆遷組都是早出晚歸,每天都要工作10多個小時以上,針對個別思想不夠解放的群眾,工作隊只好充分發揚團隊精神,輪番多次深入群眾家中,耐心細致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直至做通為止。
工程自2012年6月動工以來,征拆工作組已完成桑坪至高速公路匝道口段土地征收2231畝;完成房屋評估163棟主體房,拆遷農戶房屋32戶,企業拆遷13個,其中黃弓大橋至高速公路匝道口段紅線內房屋已全部拆除;落實墳墓安置點7處,修通遷墳便道6條,共遷出墳墓1600余冢;基本完成該段工程電力線路、通信桿線遷改工作,發放征地拆遷資金9140萬元。工程因涼水井至桑坪段未全部落實征地拆遷不能正常施工外,黃弓大橋至高速公路匝道口段4.305公里已完成工程投資2.3億多元,新興縣城至黃弓大橋段路基已開挖成型,整個工程預計2014年6月全線貫通。
“要用我們的辛苦指數,去換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正如岑鞏縣委書記吳明所言,屆時岑鞏新老城區車程將由原來的30分鐘縮短為10分鐘,美好岑鞏的明天將由此翻開新的一頁。(楊政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