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收獲的會場,陣陣掌聲此起彼伏,辛勤的園丁,張張笑臉格外燦爛。
9月9日,在天柱縣甕洞鎮第28個教師節表彰會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譚詩燈等6位農民雙手拎著今年高考突出貢獻優秀家長獎牌、榮譽證書,面對攝影師的鏡一個個笑容可掬,感到十分榮光。
以往都是獎勵老師,今年卻是家長,讓人更不可思議。
譚詩燈是該鎮新化村一位地道的農民。6年前,他因兩個兒女考取高中,擔心他們生活學習,毅然離開老家,夫妻進城租房子,做泥水工陪讀,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的,但兒女很爭氣,年年都是“三好”學生。
他告訴筆者,想不到,昨晚突然接到村支書電話,今天到鎮里參加教師節表彰會。一個老百姓怎么能去開教師節會?感到十分詫異和質疑,卻又非常榮幸。
“今年,兒子又考上中央財經大學。去年,女兒考取西南民族大學。”他聯想到,可能是政府獎勵孩子,叫他去領獎金。
他們一家人吃的大米、菜油都是自己趁農忙回家種的,平時買些小菜,豬肉都舍不得買,孩子穿的衣服幾乎是鄰居或親戚送,但他們很懂事,理解父母的難處,發奮讀書。
“回到家,看到兒女在用功讀書、寫作業,哪怕再苦再累都是高興的。”譚詩燈說。
當筆者問譚詩燈,你是如何管教孩子的?他說,弄清學校上學放學時間,記好每位老師電話,每月與老師溝通等。
他笑了笑說,孩子讀書做得,就愁沒學費,現在兩個要交學費1萬多元,生活費一年最節約也要要兩萬多元。“萬萬沒想到,兒子考取大學,自己還得鎮里表彰,獎勵1000元。”他說
據了解,今年9月,該鎮成立教育激勵基金會,獎勵教育先進和扶持特困優秀生。
此次受表彰的該鎮陽合村農民粟高財說,他兒子今年高考得589分,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進行軍事訓練。他為培養兒子讀書,夫妻倆進城全靠拾垃圾、打臨工,供養子女讀書。
“兒子有今天,全得老師和政府的培養。”粟高財樂哈哈地說。(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