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2年以來,三穗縣以開展“發展環境創優工程”為契機,著力培育“五大優勢”,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一是創新思路,贏得發展的理念優勢。堅持按照發展農業產業化就是致富農民,扶持農產品加工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把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重點,著力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鎮化帶動農村。
二是科學規劃,打造發展的平臺優勢。依托占地18平方公里的三穗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規劃在經濟開發區中的食品工業園、輕工業園建設的先導性作用。同時,在全縣規劃了3個農業產業園區,為農業企業落戶和農業產業化跨越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
三是完善設施,增強園區的功能優勢。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承載能力,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由過去的“單打獨奏”向基礎設施完善的園區聚集。目前,三穗經濟開發區和3個農業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四是加大投入,整合發展的政策優勢。從加快城鄉統籌,突破“三農”發展“瓶頸”的高度,著力把有關涉農政策向農業企業傾斜,把涉農發展資金向農業產業化集聚。認真落實招商引資政策,對來三穗縣落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土地征用、項目報批、設施配套、固定資產投資、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方面跟蹤服務,促進企業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認真落實各級農業產業化獎補政策,主動幫助企業申報和爭取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和扶持項目,同時,縣財政還設立了909萬元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其中:鴨產業發展基金500萬元、蔬菜產業發展基金120萬元、藍莓產業發展基金200萬元、畜牧業發展基金89萬元),重點用于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和龍頭企業建設。截止目前,全縣營業收入達1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有6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有2家。
五是提高效能,凝聚發展的服務優勢。在積極打造園區基礎設施硬平臺的同時,著力改善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努力營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環境磁場”,著力做好專業隊伍招商服務、重點項目落地全程跟蹤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技術服務、農民素質提高培訓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服務和優惠政策支持服務,做到硬軟互補、軟硬兼濟,優化了發展環境,營造了全縣干部職工服務發展,農業企業爭先發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楊榮昭 姚本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