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994年,貴州凱里供電局全局售電量為4.62億千瓦時,雖然較1993年增長了15%,但依然面臨嚴峻的市場問題。1995年,經過反復思考,我在起草局長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抓住“三個”市場,即“已用上國網電的市場、未用上國網電的市場以及農村電力市場”的工作思路。
當時“三個”市場的歷史背景大致如下:首先是除歸都勻供電局供電的麻江、丹寨兩縣外,凱里供電局的供電區域只有凱里市區,雷山、臺江、劍河三個縣的縣城以及湘黔鐵路的凱里至玉屏區段。雖然凱里供電局有黃平、鎮遠、岑鞏新興三座110千伏變電站,但除了鎮遠變有黃磷廠的負荷外,黃平、新興兩座變電站幾乎是空負荷運行。這就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已用上國網電的市場”,其狹小局促不言而喻。其次是余下的11個縣及凱里市郊區,基本上是由地方零星的小水電站供電;就是“未用上國網電的市場”。雖然當時省政府提出要把國家電網延伸到每一個縣,但由于部門利益的驅使,阻力相當大——黔東南的地方水利部門已開始實施以施秉的觀音巖水電站和鎮遠的紅旗水電站為主,以110千伏輸電線路為紐帶,把黃平、施秉、鎮遠、三穗、岑鞏、天柱、錦屏以及黎平的小水電串聯起來,組成黔東南的東八縣電網的計劃;并以東八縣的電力供應可以滿足當地的電力需求為由,將國家電網拒之門外。其實,東八縣的骨干小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不到5萬千瓦、沒有火電廠,就連縣里一年一次的人代會、政協會的用電需求都保證不了,哪里還顧得上工礦企業?其三,至于農村電力市場,1994年末,只有雷山、臺江、劍河三個縣實現了代管,而這三個縣的農村用電量少得可憐。
我之所以要提出抓住“三個”市場,是因為當時凱里供電局甚至貴州電力公司從上至下市場觀念都比較淡薄,不少人持靜觀其變的消極等待態度,對電力市場的開拓畏首畏尾。我認為:對電力市場,應當積極主動去拓展、去“抓住”,才是對供電區域內人民負責的態度,才能促進供電區域內地方經濟快速發展。電力供應企業的主要任務,一是賣電,二是收錢。要多賣電、賣好電,沒有電力市場是萬萬不行的。這就要求供電企業的職工在電力營銷方面,樹立積極的、開拓進取的市場觀!
以農村電力市場為例:當時黔東南的農民的收入還非常低,用電量更低得可憐。改革開放后,黔東南農村進城打工、尤其是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打工的幾十萬農民工親身感受到電對工農業生產的巨大推動,感受到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高效便捷。他們的所見所聞,激發了農民對電的渴望、對電力的需求。農村電網既小又少且薄弱、農村電價高、農民收入低,成為而制約農村電力市場的三道瓶頸!世間萬物一直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不會停滯不變——尤其是改革開放中的中國農村。黔東南外出的打工仔、打工妹每年寄回家的錢據說已達七八個億,隨著農民種植技術的提高和農產品收購價的提高、農民的收入會隨之提高……滴滴雨水匯成溪流,涓涓溪流匯成江河,滔滔江河匯成海洋!黔東南近300萬農村人口的用電量,1995年前只是雨滴。但隨著農村電網的建設、隨著農村電價的降低、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會形成溪流、乃至江河海洋。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電氣化,就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只有擯棄把農村電力市場視為“芝麻”的舊觀念、樹立新思維,才能逐步確立市場觀,才能針對具體問題、采取靈活多樣恰當的對策,抓住并快速擴大農村電力市場!
之后的幾年,凱里供電局在抓住“三個”市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積極且卓有成效的舉措:對“已用上國網電的市場”,用筑巢引鳳的辦法,吸引外來投資辦企業,增加售電量;主動為用戶當“紅娘”,為其產品(如:紙張、煤炭、黃磷等)找銷路;后來發展到“抹債”(即:供電局——硅鐵硅錳生產廠——鋼廠——電站鍋爐制造廠——省電力公司的在建火電廠——供電局之間的電費、貨款、設備款的互相抵扣。這不僅避免了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債”,加速了資金周轉速度,實現了產品鏈各方的共贏);在財政困難的縣,主動幫助用戶協調銀行貸款……對廣大居民用戶,推行“一戶一表”,開放電熱等等,以優質服務增加售電量。對“未用上國網電的市場”,先抓地方電網與國家電網的并網工作,實現“多家辦電,統一管網”的戰略目標。繼而做了大量的工作,與地方電力公司達成共識:由凱里供電局收購其“三(穗)——天(柱)”110千伏輸電線路及變電站。這樣,既為國家電網的110千伏線路延伸到這些縣鋪平了道路,地方電力公司又甩掉了這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卸下了每月還本付息的沉重的財務包袱;實現了“雙贏”。隨著地方東八縣電網的瓦解、國家電網的延伸,此前“未用上國網電的市場”逐步演變為“用上國網電的市場”。對農村電力市場,則以成立黔東南州農電局為契機,通過農電建設的“三三制”辦法,扶持代管縣局對老舊的10千伏線路進行改造延伸,增加農村用電量,開始初級農村電網的建設,開展“三為(為農業、為農村、為農民)”服務,繼續穩步推行對縣級電力企業的代管……
十七年后的2011年,凱里供電局的售電量超過67億千瓦時,是1994年售電量的14.5倍,可謂今非昔比。(吳重德 石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