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黃平實體地圖

舊州大壩

學生們在參觀

吳光輝老師在看地圖
近日,黃平縣舊州中學迎來建校80周年的大喜日子,校慶期間,校方向來賓和歷屆校友展出了一幅黃平縣實體地圖,引起了的不小的轟動。
實體地圖占地面積40平米
近日,記者在舊州中學看到了這幅用水泥制作的黃平地圖,它占地面積是40多平方米,由高約40厘米的水泥臺座支撐,圖上的山地、水庫、公路、河流、村莊等都清楚展示出來,而且由于它是水泥制作的,材質堅硬,所以,參觀者可踩踏。從相機鏡頭里看這座地圖,立體感,非常逼真,大有在飛機上看望地面的感覺。
從地圖上看,黃平是一個多山的縣份,除了“舊州大壩”和“平溪大壩”一馬平川之外,其余的地面均是大山,山峰延綿起伏,不少鄉鎮、村寨都在崇山峻嶺之中。
據了解,黃平縣境內海拔在50米以上的山峰在地圖均有體現,總計數萬座,其中大型山體11座,另有河(溪)流二、三十條。
五年“制”一圖
黃平實體地圖的主要制作者是現已調往黔東南州民族高級中學任教的吳光輝老師。在采訪中,吳老師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他在舊州中學擔任地理教師,為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學校不允許帶學生外出考察的情況下,便決定制作黃平實體地圖輔助教學。
為制作好實體地圖,吳光輝首先花了一年的時間做地理考察,其間他足跡遍及全縣各鄉鎮各村。每到一地,他都會考察地形、河流、主要的道路等,并繪制成地圖,一年的功夫,他繪制出的地圖有上千張。
“考察主要靠步行,磨破了六雙鞋子,至于摔了多少跤,迷了幾次路,那就數不清楚了。”吳光輝說,他還多次遇險,一次到河邊考察一個大彎拐時,不慎失足,眼看就要栽入10多米之下的大河中……危急時刻,吳光輝拉住了身邊的一棵青杠樹,這才幸免于難。
考察完畢,制圖的時機成熟,舊州中學騰出一間教室供吳光輝施工操作,并出資引進了水泥和施工工具。
據了解,黃平實體地圖是按1:10000的比例制作。在施工中,吳光輝首先準備好了多根長25厘米,厚5厘米的泡沫條,然后用等高線原理將它們制成地圖模型。
模型固定后,吳光輝便向模型內灌水泥漿,待水泥基本凝固,便修飾形狀,然后
用不同顏色的油漆為“高山”、“河流”上色……一幅立體地圖便露出了他的真面目。
“制作這幅實體地圖,花費了五年的功夫。”吳光輝說,其中的最難點在形狀泡沫等高線的切割與模型制作兩個環節,這些環節關系到形狀的完整性以及等高線的一致性,只有在等高線保持一致的情況下,50米以上的山峰才能在地圖上“露面”。
“糊涂爸爸”
吳光輝坦言,在制作地圖時,他由于太投入,女兒出生時,他都不能守護在妻子身邊。那是1994年初,地圖的大部分都完成了,但關于平溪鎮的一個地理細節,需要到實地進行核實,否則,做出來的圖形就不一定準確。
為此,當年2月23日一大早,吳光輝起床便趕著去平溪鎮,已挺起大肚子的妻子不讓去,但他仍執意出門。
下午回來之后,吳光輝發現家里很熱鬧,一些鄰居主動來道喜,弄得他莫名其妙。鄰居們見狀,都說他是“糊涂爸爸”。
直到進入內屋時,吳光輝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在2月23日中午,吳光輝的妻子在鄰居家幫忙做飯時不小心摔跤,他們的女兒也因此提前來到了人世。
“為了制圖,我竟然錯過了女兒出生的日子。”吳光輝說,每當想起往事,他都覺得心里有愧。
據了解,吳光輝的實體地圖制作成功后,在全縣引起了轟動,不少學校都組織地理老師前來參觀、學習。
縣里的有領導看到實體地圖之后,認為它作用不僅僅在教育教學上,還可用于編制規劃、搶險救災、旅游開發等領域。
舊州中學現任校長龍子平說,學校將實體地圖視為珍寶,每隔一段時間,地理組的老師都會給它上漆上色,讓它始終保持著嶄新的面孔。
“實體地圖到后來除了用于教學之外,很少對外展出,這次我校迎來了80周年校慶,我們讓它“亮相”,引起了轟動。”龍子平說,不少的教育專家、教育工作者到實體地圖陳列室參觀,詢問它的來歷以及制作工藝,還在地圖邊合影留戀。(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