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被譽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雷山,把昔日的“珍品”、“貢品”變成競爭力的商品,鄉村旅游、銀飾、剌繡、茶葉等民族產業蓬勃興起。
雷山“珍品”聞名遐邇,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世界最大的西江千戶苗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郎德上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的苗嶺主峰雷公山,苗族蘆笙舞、銅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織錦技藝、苗醫藥、苗年、苗繡、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苗族蘆笙制作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仰阿莎和苗族賈理苗族鼓藏節等13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構筑了雷山集民族風情與原始生態于一體的文化旅游資源。
雷山的“貢品”譽滿全球,上世紀八十年代,雷山綠色“銀球茶”曾經走進中央和國務院辦公用茶,成為外交部對外交流饋贈的貢品。銀飾、剌繡也隨著赴歐美國家演出的文工團,成為搭建雷山苗族同胞與國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近年來,雷山通過搭建旅游開發載體,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把“珍品”、“貢品”變成具有競爭力的商品。目前,西江千戶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森林公園、新橋苗寨等一批獨具民族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民族文化旅游業已成為雷山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產業。截止八月,該縣共接待游客333.74萬人次,同比增長201.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3.98億元,同比增長289.71%。銀飾、剌繡、茶葉等產業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而節節升高。2011年,該縣從事銀飾、剌繡等方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有1.2萬人,實現產值逾億元。建成茶葉基地7.8萬畝,實現茶產值3.8億元,惠及茶農達1.05萬戶4.7人,雷山銀球茶被列入即將召開黨的十八大用茶之一。(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