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結婚照

生活照
三年前,突如其來的災難,毀滅了尚寨土家族鄉豐收村巖背嶺組駱玉一家的幸福生活。李友珍,一位剛年近30的土家族婦女,數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精心照顧病床上的丈夫,用真情譜寫了一曲“道德模范”贊歌。
天降災難 痛失家庭頂梁柱
2008年10月的一天早晨,尚寨土家族鄉豐收村苗屯小學校園里,傳出陣陣“朗朗”讀書聲,一切是那么的安然如舊,然而,厄運之魔卻不知不覺地悄悄降臨在該校校長駱玉身上。正在給學生上課的駱玉,突然感覺頭暈目眩,突發腦溢血,一頭栽倒在講臺上,昏迷不醒,由于搶救及時,總算保住了生命,但肢體功能喪失,生活不能自理,從此,下半生便只得在輪椅上度過。在農村,男人歷來都是家庭的主心骨,隨著頂梁柱的倒塌,在這個簡陋的農家小院里,沒有了昔日的歡聲笑語。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妻子李友珍從悲痛中緩過神來,鼓足生活的勇氣,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人生旅途……
以愛持家 弱女子挑起生活重擔
丈夫患病癱瘓后,整日只得以床和輪椅為伴,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家里還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和在上學前班的女兒,都得靠李友珍一人來照顧,面對沉重的生活負擔,她無怨無悔。每天早上天不亮,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她就得起床給女兒做早餐和梳洗收拾,將女兒送到學校后,又得急匆匆趕回來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送飯喂藥、端水倒尿。待家里的活兒料理停當后,就扛上農具出門往地里趕,家里還有幾畝地得靠她去耕種,這些男人們干的活兒,她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來,農忙時節,家里地里兩頭忙,一天下來,累得身體都快散了架,過度的勞累,使她身心交瘁,體重急劇下降了10公斤。
“我是一個農村人,再苦再累都不怕,只愿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這是發自一位樸實的農村婦女內心的話語,家人的平安成了她最大的擔憂。一天下午,她從地里收活回到家里,發現女兒生病了,而且病的很嚴重,當時急得滿頭大汗,找來鄰居幫忙,用摩托車將女兒送到鄉衛生院輸液,待回到家里時,已是深夜時分。不管再苦再累,她從不表露在臉上,丈夫整日躺臥在床上,心情很郁悶,脾氣也變得越來越煩燥,曾有過輕生的念頭,每當此時,她總是耐心細致地安慰丈夫,盡量抽時間用輪椅推他到村寨中去走走看看,鼓勵他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以愛細心撫育年幼的孩子。在心力憔悴時,她也曾暗自流過淚,但擦干眼淚后,又得挑起沉重的生活重擔前行。
患難與共 不離不棄苦守殘廢丈夫
李友珍還是一位不滿30歲的年輕婦女,以后的人生之路何其漫長。起初,有人曾經懷疑,一個年輕的女人守著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殘廢丈夫,這樣的日子不會長,在農村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也不乏其例。然而,李友珍給出的答案卻出人意料,三年多來,不管承受了多少苦和累,她都不離不棄地苦苦守候在丈夫身邊。眼見年輕漂亮的妻子一天天消瘦下去,丈夫心痛不已,常暗自嘆息,三年多來,為了這個家,妻子仿佛蒼老了10歲,不能讓她為了自己再這樣苦熬下去了。說實話,夫妻倆自結婚以來,感情一直甚好,他是真舍不得妻子離開自己,但為不耽誤妻子的青春,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還是決定將自己的想法向妻子和盤托出,聽到丈夫的想法后,李友珍哭了,死死抱住丈夫,說什么也不肯離開,這一晚,窗外風雨凄凄,仿佛在為這對患難的夫妻在哭泣。
見妻子執意不肯離去,駱玉便狠下一條心,對妻子的態度越來越惡劣,動輒怒罵,一心想激她離開。一天,李友珍在極度委曲之下跑回了娘家,在娘家的那天晚上,心中老放不下病臥在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她后悔不已,第二天天剛亮,她就急匆匆地趕回了家,剛一進門,一家三口抱頭痛哭,猶如淚人一般。此后,李友珍再也未曾離開過家。
癡情不渝 事跡感動土家寨
三年多來,李友珍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重負,任勞任怨,不離不棄,苦苦守候在殘廢的丈夫身邊,真情呵護、精心照料,數年如一日,從未有過離開的想法,她用自己熾熱的愛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在艱難中前行,堪為廣大婦女的楷模和榜樣,她的感人事跡在土家山寨廣為傳頌。為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親傳統美德,尚寨土家族鄉黨委政府號召全鄉開展向李友珍學習活動,鄉婦聯積極組織全鄉各村、各部門廣大婦女學習李友珍先進事跡,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充分發揮廣大婦女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周定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