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2中國.貴州.凱里苗族文化論壇在凱里隆重開幕

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苗學會會長楊光林在論壇上作重要講話

中共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在論壇上作重要講話

參加2012中國.貴州.凱里苗族文化論壇的各地專家學者

主題交流發言
為弘揚和傳承苗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苗族文化創新發展。2012年5月27日上午,由貴州省苗學會主辦的“2012中國·貴州·凱里苗族文化論壇”在凱里行政中心中央會場隆重開幕。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湖北民族學院、四川大學、云南大學、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云南紅河學院、華南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廣西經濟干部管理學院、湖南吉首大學、三峽大學、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凱里學院、山東陽谷縣蚩尤文化研究會等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120余人與會。
貴州省原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省苗學會名譽會長王朝文,省政協主席王正福,省委常委、副省長劉曉凱發來賀電。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苗學會會長楊光林,州委書記廖少華,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亮權,州政協主席梁承祥,州委常委、凱里市委書記黃遠良,州政府副州長潘亮,州政府副州長、凱里市委副書記、市長洪金洲等領導出席。
出席此次論壇的其他領導和嘉賓還有:湖北民族學院院長戴小明,廣西經濟干部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韋茂繁,州政協原主席楊正明,省民委副主任吳建民,云南省工信委副主任宋嘉林,州政府原副州長、省苗學會副會長、州苗學會會長吳德海,山東省陽谷縣蚩尤文化研究會會長杜夢華等。
黃遠良致歡迎詞。
廖少華作重要講話。他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文化建設,促進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于構筑“自覺自信自強、創先創新創優”的“精神高地”,促進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廖少華強調,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苗族文化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使之唱響中國,走向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楊光林發表重要講話并宣布“2012中國·貴州·凱里苗族文化論壇”開幕!
楊光林指出,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激情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舉辦2012中國·貴州·凱里苗族文化論壇,邀請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匯集苗嶺新都,就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進行交流和討論,為苗族和苗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建言獻策。這次論壇活動意義重大,必將對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以及苗學工作本身,產生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楊光林要求,要通過交流和討論,對苗族和苗族文化創新發展的一些具有普遍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問題形成必要的共識,要對苗學工作在苗族和苗族文化創新發展中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進行恰當定位,是全國各地的苗學組織以及專家學者,針對苗族文化創新發展的表達和行動,具有共識性的明確目標和協同性的思想理論基礎。
楊光林強調,苗學是苗族專家學者為主的以苗族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學科,是苗族藉此認識自己和自我呈現的一種文化反映,代表著苗族主動適應發展需要的一種文化自覺。苗學工作,是匯集支持苗族和苗族地區發展繁榮的各種智慧與力量,提高苗族文化自覺性與自信心,增強整個民族凝聚力和創新力的崇高事業。它本身就代表著苗族文化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苗學和苗學工作,必然成為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在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在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將越來越顯著;加強苗學工作,對于促進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各級各地苗學會,要創新方式方法,主動融入、主動請戰、主動分擔涉及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發展工作,當好苗族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創新探索者、弘揚傳播者,在解放與發展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生產力的偉大實踐中,切實發揚“當然主角”的積極作用。
據悉,凱里市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苗族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苗族地區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的中心城市,是苗族文化適應城鎮化和苗族文化助推城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前沿陣地,是苗族迎接城市化和積極建設富有苗族文化城市的火車頭,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苗族傳統社會轉型升級的典型區域,凱里市委、市政府倡導和支持舉辦此次高規格的苗族文化論壇,是將凱里市的苗族文化資源全面納入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基礎資源,予以安排和布置的重要舉措。
2012中國·貴州·凱里苗族文化論壇由貴州省苗學會主辦,是一次全國各地苗學專家云集的學術盛會,百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就苗族和苗族地區文化創新發展進行交流和討論,為苗族和苗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進言獻策。(張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