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對于長年在異鄉生活的人們來說,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更加深刻了。
吳成兵,一個外出務工的侗家小伙。多年來,他把家鄉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用真誠、善良、助人為樂的高尚品格,贏得了人們良好的口碑。
窮人孩子早當家
今年34歲吳成兵,出生在榕江縣一個叫“壽洞”的侗族小山村。
由于家里貧窮,在他不滿4歲時,母親就改嫁他鄉。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的他,在讀完初中后就再也沒有錢繼續讀書。
此后,他開始挑起家庭的重擔,還要照顧體弱多病的父親。從小就熱愛勞動的吳成兵,還養成了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里,他成為長輩眼中的好孩子,同齡人中的好伙伴。
家庭的窘境喚起了家鄉許多好心人同情,紛紛向他和父親伸出援手。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他都默默的記在心里。
由此,他把這些好心人都視為自己的親人。
外出打工不怕苦
1999年,22歲的吳成兵告別了多病的父親,懷揣著夢想來到浙江溫州,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幾經周折,他在泰順縣的一個工地找到了一份零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住在老板廢棄的工棚里。
由于活路很苦很累,不到一個月,許多工友相繼離開。可是,吳成兵卻選擇留下。他說:“這點苦算什么,再累的活我都干過。”
工地老板見他為人忠厚老實,第二個月就安排他去做裝潢學徒。這對于一心想學門手藝的吳成兵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因此,倍加珍惜。
白天,吳成兵跟著裝潢師傅一起干活。晚上,他就一個人呆在工棚里琢磨著學習有關裝潢的知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吳成兵學到了裝潢的基本技能。
真誠打動很多人
吳成兵真誠和善良的品格,感動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一位在泰順打工的貴州黎平姑娘對他有了好感。后來,姑娘成了他的妻子。
許多老鄉在了解到他的為人后,都紛紛跑來找他幫忙介紹工作。在沒有找到工作前,他都熱情接納所有的老鄉,管吃管住,有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當學徒已快一年的他,由于天天都有老鄉來吃住,加上愛妻即將臨產,生活的壓力越來越重。左思右想后,他決定獨自承包室內裝潢工程。
包工程要墊付資金,他連吃飯都出問題的一個學徒工,哪來錢墊付呀。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之前與他接觸過的一些裝潢公司都提出與他合作。
就這樣,他開始從信任他的裝潢公司老板那里賒來材料,等裝潢結束結賬后再去支付材料款。
通過自己3年的努力,除去一家人的開銷外,吳成兵積攢了8萬塊錢。
經商路上多坎坷
有了第一桶金,不安于現狀的吳成兵又產生了到沿海城市開一家苗侗民族服飾店的想法。
2003年,他帶上妻子、兒子從溫州前往上海,成就了他服飾店的夢想。然而,三個月下來,他不但血本無歸,還欠下了12萬元的外債。
于是,他帶著全家返回溫州,重操舊業。想到欠下的債務要還,他鼓起勇氣擴大了裝潢工程。
兩年之后,他賺到了40萬元。不僅還清了所欠的債務,還回老家蓋起了一個大房子。
在溫州,一個老鄉給他介紹了到市政園林公司開掃地車的工作。盡管每天與灰塵打交道,但他認為:“有份穩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后來,他先后擔任灑水車駕駛員、兼任公司車隊長,工資也翻了幾番。
把老鄉當作親人
吳成兵是個樂于助人的人,每當老鄉有什么事,他都要去問問,看自己能不能幫忙。因此,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個愛管“閑事”的人。
幾年來,吳成兵東奔西走,為老鄉追回被拖欠的工資、討要工傷待遇等十余起。人們戲稱他是家鄉人的“編外律師”。
前年,一老鄉因偷盜被協警打死,在死者家屬都放棄的情況下,他還堅持到最后;去年,一老鄉在下班路上掉到河里淹死,通過他的努力,最終獲得賠償……。
“老鄉就是親人。”吳成兵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他的業余時間大都是在助人為樂中度過的。
吳成兵付出了艱辛,也寫下了輝煌。把老鄉當成自己的親人,把一腔火熱情懷奉獻給了溫州同鄉,譜寫了一位侗家兒女無私奉獻的情懷和壯美的人生樂章。
因為真誠與善良,他贏得良好口碑;因為奉獻與付出,他令家鄉人感動。“為老鄉做事,我開心,我安心。”說這話時,吳成兵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圖片為吳成兵。(王禮堂 吳如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