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個人一個夢想,一個人一個故事,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有時候像風,有時候像雨,風雨總是伴隨著我們,不離不棄的,然而在這個風雨陪伴的人生中,如今44歲的吳昌鋒雖已是三個小孩的父親了,自從退伍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他曾任過政府公務員,任過村長,做過小老板,也打過工……風風雨雨并沒有沖涮他那迷彩軍魂般的樸實與坦誠。筆者采訪他時,他很自在,也很健談,點著一根香煙,將人生經歷的曲折,娓娓地向筆者道來……
當兵入伍,保家衛(wèi)國
俗話說“當兵也許會后悔幾年,不當兵就會后悔一輩子”,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畢竟當兵入伍除了有良好體格、體質外,還可以開拓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加重要的是磨練一個人的心里素質,有一種鐵鞋踏破三千界的精神,這樣來體現(xiàn)一個軍人的真正風格。
1968年,吳昌鋒出生于貴州省黎平縣尚重鎮(zhèn)舊洞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吳昌鋒小時候有兩個夢想:一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名解放軍,保家衛(wèi)國;二是希望自己有一天成為“老板”,有了錢,才能更好地為父老鄉(xiāng)親和家鄉(xiāng)做點直接的貢獻。
1985年,一場參軍保衛(wèi)祖國的征兵正如火如荼地在貴州黎平展開,剛滿17歲的吳昌鋒響應國家號召入伍參軍,成為重慶某武警部隊的一名看守兵。
那個時候,很多農民伯伯的兒子都不敢去參軍。一是擔心農村人去入伍遠了想家,舍不得那一份牽掛;二是由于那個時候大家的思想相對比較落后,一些父母舍不得小孩去參軍;還有一些想去參軍的又應征不上的,總之原因很多。為了實現(xiàn)自己兒時的那個夢,吳昌鋒堅定地走上了從軍之路。
在吳昌鋒去部隊的那天,街邊鼓聲雷動、軍歌嘹亮。尚重鎮(zhèn)人民武裝部長、鎮(zhèn)書記、鎮(zhèn)人大主席以及尚重鎮(zhèn)的很多父老鄉(xiāng)親,都來為吳昌鋒等秀青年的軍旅之路送行,學校還組織少先隊員為吳昌鋒等人佩戴大紅花,這是家鄉(xiāng)領導和父老鄉(xiāng)親寄予吳昌鋒的厚望!懷著依依不舍的深情離開故鄉(xiāng),投身軍旅,報效祖國。
從此他如愿以償參了軍,成為四川省武警部隊的一名看守戰(zhàn)士。吳昌鋒說:“我在部隊是我們班的班長,在部隊訓練的時候很辛苦,但是再辛苦也堅持過來了,還多次榮獲二等功”。說至此,他再次點燃了一根煙,抽了起來,二十多年過去了,在部隊的日子已經漸漸遠去,而在部隊的那幾年的經歷卻還是歷歷在目,清晰可見,一直成為他人生記憶里一片永遠也抹不掉的彩云。
退伍不褪色,永保軍人本色
1999年,吳昌鋒退伍回到家鄉(xiāng)黎平縣尚重鎮(zhèn)舊洞村,當時政府按政策給吳昌鋒安排工作。退伍的當年,年輕帥氣的吳昌鋒很是受到歡迎,特別是得到當?shù)嘏⒌臍g心,很多女孩都“喜歡”上這位英俊的“兵哥哥”。退伍不到半年時間,吳昌鋒就和自己相中的一位姑娘結婚了。
吳昌鋒在尚重鎮(zhèn)人民政府工作7年。曾先后任過計生干事,后勤干事,副主任等。
后來由于一些政策因素,吳昌鋒婉言謝絕了當?shù)卦谡爱敼佟钡蔫F飯碗工作,他說:我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喜歡休閑的他開始做起了“畫眉”生意,從尚重鎮(zhèn)周邊的鄉(xiāng)村收來了一些畫眉,然后聯(lián)系老板轉手出賣,自己也養(yǎng)了20多籠的畫眉,生意經營得不錯。初戰(zhàn)告捷后,吳昌鋒發(fā)現(xiàn),舊洞村的人有了點錢首先做的事就是蓋房子,于是他先是把自己家的房子蓋好。然后還湊齊了幾萬塊錢,把摩托車換為面包車,到榕江、麻江、劍河、從江等周邊縣去買畫眉,將畫眉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
從此,吳昌鋒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摹爱嬅祭习濉薄?/P>
雖然在軍人眼里沒有“失敗”二字。可是,商場如戰(zhàn)場,商場是“有時候不認人,有時候不認情,有時候只認錢”,吳昌鋒生性好客,講面子,講感情,有時候做生意寧愿自已虧本也要講信任講良心。
有一次,因為一個外地的畫眉老板誘惑他,邀請他投資“高速公路建設”,其實吳昌鋒并不知情,就將自己經營的資金投了進去,而一投進去就收不回來,最后把錢虧了進去。
商場的無奈和社會的不公平,讓吳昌鋒這位昔日鐵骨錚錚的男子漢束手無策。但他知道,自己曾是一個退伍軍人,軍人就該有軍人曾經的氣質!無可阻擋,無可畏懼!不會認輸!于是在他心靈深處,一直給自己一種堅強的力量,那就是自信。
吳昌鋒說,“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所謂!只要生命還在就會有希望”。 吳昌鋒淳樸的話語深深地刻在筆者的心里……
當選村長,一心為家鄉(xiāng)父老服務
在一夜之間吳昌鋒的人生落到了低谷,往日的風采似乎暗淡了許多,但是這樣的失敗也許是更好機會到來,有時候我們沒有過多的計較自己的得失,即使結果是蒼白,但是過程是讓我們懂得了錯誤的原因,就這樣也許這樣的過程比成功更加有意義。
2006年,吳昌鋒被當選為黎平縣尚重鎮(zhèn)舊洞村的村長。曾經在政府部門工作7年的他任村干部簡直就是“大材小用”,但是他等待每一份工作都是很認真負責。
由于一些地方文化因素,當時尚重鎮(zhèn)舊洞村普遍存在一些“文盲”或“法盲”。身為一村之長,吳昌鋒親組織舊洞村的百姓“讀夜校”,鼓勵他們多學習,多識字,會寫字。在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還組織男女老少都普及參加法律知識學習。在吳昌鋒的帶動下,舊洞村掀起了學習的熱潮,農民百姓的文化素質和法律意思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原來的尚重鎮(zhèn)舊洞村學校是民辦學校,連個籃球場都沒有,當?shù)匾恍┧枷肼涞拇迕穹磳Φ卣f“建什么球場,連自己家都沒時間去建,天天忙活路忙得不得了”,聽到這些閑言細語,身為村長的吳昌鋒很不是滋味。后來吳昌鋒到鎮(zhèn)上申請得到了政府的補助,經過多次動員,吳昌鋒親自帶頭組織了一些年輕人參加挑水泥,挑沙子,不到半個月的工夫,舊洞村學校的操場竣工后投入使用。當時任舊洞村學校校長的吳學亮先生很是感謝,直言“吳昌鋒是干實事的好村長”。
吳昌鋒說“一個地方或一個民族除了理念意識得到提高以外,更重要的是身體素質也要得到提高”。操場建好后,他還定期組織年輕人參加各項體育訓練,舉辦各項體育項目比賽,給舊洞村百姓的精神文化建設做好了鋪墊。
在黎平縣尚重鎮(zhèn)舊洞村,當?shù)匕傩瞻阉R暈閳D騰,視為精神象征、文化標志和情感紐帶,甚至把水牛視為祖先。如果能夠把這些文化發(fā)展起來,帶動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那是多么好的。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人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只有實干是不行的,發(fā)展還需要經驗和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尋找適合發(fā)展的機會,就這樣抱著個人和村里的夢想,2011年,吳昌鋒和許多普通的打工仔一樣,從貴州的一個小山村里來到溫州,溫州的這些年經濟發(fā)展速度是全國頂尖的,這樣的發(fā)展程度是所有城市不能比及的。但是全國幾乎每個城市都知道到溫州打工,覺得那個時候溫州就是打工的天堂。溫州也是接受第一批外出打工人員最多的地方。溫州是發(fā)展起來了,溫州的經濟以及基礎建設都發(fā)展起來了,在自己發(fā)展的同時,也帶富了全國很多打工人士的家庭。就這樣吳昌鋒在開始了他新一輪的尋夢之旅。
在吳昌鋒來到溫州之前,他認識了貴州榕江縣的一個老鄉(xiāng),這個老鄉(xiāng)對吳昌鋒說:“溫州是一個出老板的地方,也是一個出英雄的地方。溫州,作為一個出老板的地方,出財富的地方,這個幾乎全中國都知道。溫州,作為一個出英雄的地方,出理想的地方,恐怕,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溫州出英雄,一個緊接一個,年年都有,處處皆有。”這句話對吳昌鋒激勵很大,是啊!“人要么敢闖出來,要么就趕快死去,活著那只有去闖,去拼搏,這樣才會有希望”。
如今,吳昌鋒在溫州從事行政工作,在新的崗位上,他做得很出色,也很塌實。我們相信吳昌鋒憑著他那迷彩軍魂,具有著鋼鐵般的毅力,不管將來是怎么樣,但是他像一枚釘子一樣,一次次從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來,也會一次次去創(chuàng)造出更加燦爛的光芒。其實真正使人站起來的不是雙腳,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里我們祝福吳昌鋒,祝福他明天的路越來越好。(李家全 李金福 文筱晟)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