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丹寨縣召開媒體記者見面會

縣委書記張淼向記者介紹園區概況
3月24日,參加“2012多彩貴州踏春行”黔東南線的媒體記者一行來到丹寨,就“扶貧開發、民生建設”這一主題展開調研,宣傳我州在扶貧攻堅和民生改善上取得的成績。
丹寨縣地處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位居長江、珠江源頭之都柳江、清水江水系上游分水嶺,國土面積為940 平方公里,總人口17.2萬人,居住著苗、侗、水、布衣、彝等少數民族,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8.78%。
全縣以一手抓經濟發展建成經濟強縣,另一手抓文化建設建成特色文化縣為發展思路,圍繞“文化和經濟兩支隊伍一起抓”,“城建和工業兩個輪子一起轉”,“文化旅游和城建工業項目一起招”,“生態和經濟兩個效益一起要”,“幸福指數和尊嚴程度一起提升”,“旅游開發和開發區建設一起宣傳推介”等措施,努力將丹寨建成一個“宜居宜業創新創智”的令人神往的地方。
2010年9在貴陽隆重召開的全省工業發展大會,吹響了貴州工業發展的號角。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2010年,新一任貴州省長趙克志成為丹寨縣第七任工作聯系領導,上任不久就來到丹寨調研工作。在聽取丹寨的匯報和實地視察后,趙省長肯定了丹寨依托金鐘開辟工業區的做法,并希望省委提出的“發展要快,風氣要正,作風要實,干部要干”四句話必須要在丹寨率先落實。
2011年7月,丹寨金鐘經濟開發區被省人民政府批復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這更加增強了丹寨抓工業發展的信心和士氣,短短幾個月時間內,丹寨就以跨越35個位次的增速,創造了令人驚奇的“丹寨速度”。2012年2月2日,當全省第三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的100多地廳級以上領導來到金鐘經濟開發區現場觀摩,以“現代企業生態城”為規劃建設目標的金鐘經濟開發區,涌動著生機勃勃的發展活力,彰顯著丹寨人奮力趕超的激情和干勁,讓人們肅然起敬,為之鼓舞。
丹寨縣抓住金鐘經濟開發區建設契機,以打造新城區、老城區、開發區“三位一體”的丹寨新城為目標,全力推進人口擴張計劃。加大縣城主干道龍泉大道和開發區金鐘大道交匯處各自向南向西延建設速度,形成新城區大十字路網,并與金鐘開發區大十字形成互動開發之勢,形成兩區夾東湖的丹寨新城格局。
“十二五”開局之初,丹寨縣把胡錦濤總書記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殷切期望當成改變落后面貌的精神動力,把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變為走出貧困困境的扎實干勁,孜孜不倦地探索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推進的發展之路。
“三化同步推進,三年整體脫貧,五年實現跨越”響亮的口號,正在形化于17萬丹寨人民狠抓落實的干勁和行動,沸騰在940平方公里的苗鄉大地……
2011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縣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提高“三個群體”生活保障水平,積極發揮民政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
2011年全縣農低保對象從原來的11142戶38272人增加到現在的11769戶38511人,全年發放農低保資金3255.638335萬元。全縣城低保對象從原來的1054戶1947人增加到現在的1065戶1958人,全年發放城低保金資金285.76346萬元。2011年來,全縣共為66戶勞動者發放創業貸款459萬元,帶動了300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
年初以來,審核撥付農村醫療救助資金179萬元,解決781名農村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審核撥付城市醫療救助資金18.6858萬元,解決103名城市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并為復員軍人、五保戶、參戰人員等1382人補交納2011年每人30元農村合作醫療費用,解決2012年全縣40365名民政對象繳納參合資金121.095萬元。(凌忠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