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金黔在線消息 貴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養育了眾多的河流。最近讀到由貴州電視臺楊茂林策劃、羅中璽等人編著的電視紀實散文《多彩貴州江河行》(貴州教育出版社2011年11版),讓我眼前一亮。
《多彩貴州江河行》是一部文筆優美、精神深邃的旅游文化散文,作者力圖用歷史的眼光透視貴州河流文化。該書由《神秘的都柳江》、《秀麗的清水江》、《紅色的美酒河》、《峻美的盤江》、《雄奇的烏江》等五部分組成,同時還附錄貴州及本省各地方電視臺編導《多彩貴州江河行》的拍攝感言,從不同角度深動表達對貴州河流的熱愛與贊美。
在第一章《神秘的都柳江》里,作者對都柳江源頭進行歷史的探尋。《三都,巫性的水族文化》對三都水族的古往今來的文化層面進行評說。“水書”是水族的文化遺產,是這個民族歷史的文化參照:作者在文章中不是單純文化的評述,同時還進行文化的考證。《神秘的月亮山》對都柳江流域的月亮山區立體式的文化掃描。《中國第一侗縣》介紹都柳江流域榕江縣的三寶寨,融侗族的風俗為一爐,展示出侗族的人文知識。
第二章《秀麗的清水江》是對清水江流域的文化指認。清水江流經黔東南,孕育該流域的自然,也孕育了流域的各族人民。使侗、苗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發揚光大,生生不息。《斗篷山,一江清水向東流》是沅江源斗篷山的自然風光及人文價值評判。重點介紹“毛環方竹”與“百家廠”的傳說和文化現象,從中探尋一個地域歷史。《橋城都勻》是對高原城市都勻建筑狀態進行歷史的掃描。《美麗的羽族部落》講述丹寨的歷史文化變遷,清水江與當地各民族的歷史淵源。給人透視了“百鳥衣”、“麻鳥”、“錦雞舞”等獨特的文化景觀。《下司古鎮》揭示了下司傳說和自然風貌,把一個清水江流域的美輪美奐的古鎮呈現在我們的視野。還有《苗侗之都凱里》、《因水而美的劍河新城》、《苗族環保第一村》、《清水江黔東門戶》等,都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表現出作者的獨自思考。
第三章《紅色的美酒河》則是對赤水河流域的自然、歷史、風俗等文化觀照。赤水河多產美酒,國酒茅臺酒誕生在這個屬于酒的河流。《雞鳴三省,東方欲曉》展現的是“一腳踏三省”的老鷹巖。《生機勃勃橙滿園》書寫赤水河生機鎮的風物。《大屯土司莊園三官寨》是對一個地域土司建筑的考察,三官寨的歷史變遷的回顧。《茅臺,國酒之都》對茅臺的自然風情、釀酒歷史進行亮色的眺望。《美酒飄香溢仁懷》則是回望酒都仁懷城市進程,品味出國酒之都酒味余香的氣息。《馬桑坪與二郎灘》對兩地在古鹽道上的歷史地位的回顧,歷史讓過去的輝煌成為人們久久的回憶。《土城紅色古鎮》窺視土城歷史,特別對紅軍長征中“土城紅色遺址”的心靈瞻仰。《滄桑古鹽道》則是對赤水河流域古鹽道的歷史追問,古鹽道上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傳說,滲透歷史沉重感。
第四章《峻美的盤江》是珠江的兩大支流南、北盤江的自然文化元素的多層面透視。《一水滴三江,一脈隔雙盤》對十萬大山脈的三江口獨特自然景觀造化的千奇百怪,讓人流連忘返。《從萬峰林到萬峰湖》立體凸顯南盤江主流馬嶺河峽谷的迷人風光,萬峰林國家地質公園表述及萬峰景區圖景再現,融傳說與自然為一體。《南明故都,荷香之城》對南明故都安城的歷史追憶,撫今追昔,讓人感慨萬千。歷史在不經意間就成為往事與遺憾。《種出來的氧吧》、《自然生態的北盤江上游》、《大花苗與音樂村》、《牂牁江與夜郎》等,都在反思中融入了地域文化因子。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烏江理所當然地成為作者書寫的重要對象。作者從烏江的源頭寫到烏江的出口。《石缸洞:千里烏江的源頭》,對烏江源頭的曾經誤判與考證,增加了很多神秘的色彩。《草海,黑頸鶴之鄉》通過對草海生態的描繪,揭開草海的神秘面紗。《六盤水:中國的涼都》介紹六盤水氣候形成自然生態,讓人產生幾許的向往。《平壩:斯納河與天龍屯堡》寫出平壩河流的特色及天龍屯堡“石頭建筑的絕唱”。《古龍井:烏江北源》是烏江另一源頭的考證。《可樂:千年滄桑說夜郎》解讀夜郎古國的歷史文化,把很多掩埋在塵埃中的往事掀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