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正逢青春年華,6年間,他悉心贍養一位老人并送終,悉心養育4個孩子長大成人。
他們之間沒有責任義務,也沒有血緣關系。
有人罵他傻,有人笑他癡,他卻說:“幾個娃娃是我的命根根,我要守護他們一輩子!”
他叫楊純松。他的愛心故事,感動當地群眾,鄉親們贊他是“心地最美的人!”
姻緣噩夢
故事發生在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丁坪村一個叫崗家坡的偏僻小山寨。
寨子不大,6戶人家、30余口人。直到2010年6月,村里在組上開建茶場時才挖出一條可通農用車的便道與外界相通。
2005年3月,青年農民高銀坤因病去逝,拋下了繼父高仰文、妻子鄒茶花和4個未成年的子女。
2006年2月,經人介紹,未婚青年楊純松上門與鄒茶花結下姻緣。
不久,命運就向楊純松接連打出了兩記冷拳。
“我這輩子始終忘記不了,在不到一年零八個月的日子里,我親手埋葬了娃娃們的爺爺和母親。就像一場噩夢。”楊純松說,老人高仰文在他贍養30天后,因病離開人世;一年后,鄒茶花又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鄒茶花辭世后,沒有給楊純松留下任何好處,相反,只有滿目債務、貧困和4個無依無靠的孩子。
結婚前,楊純松沒有和鄒茶花進行過結婚登記,也沒有達成過任何協議。
按當地群眾的理說,鄒茶花死后,楊純松對這個家庭已不存在任何義務責任,可以抬腿一走了之。況且,楊純松當年也才38歲,他還有自己新的生活。
只當了20個月“上門爸爸”的楊純松,能否成為4個孤兒的依靠,人們很難料定。
最終,楊純松選擇了犧牲自己的前程,留在了孩子們身邊。
這4個幸運的孩子,老大叫高中平,老二叫高中勤,老三叫高中亮,幺妹叫高元珍。當時,老大十二歲,老幺才三歲。
丁坪小學教師張文華,是4個孩子的老師。他說,孩子們苦,楊純松更苦,為了養育他們,他沒日沒夜地干苦活,干累活,卻沒有任何怨言。
2010年,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來駐村,得知楊純松的事跡后,連聲感嘆,把隨身攜帶的錢都掏出來交給了他們父子。
當地黨委政府得知這個家庭的情況后,將4個孩子列入了低保救助對象,全家才過上安穩日子。
誓言堅守
楊純松說,他永遠也忘記不了鄒茶花與他生離死別的那一刻。
鄒茶花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眼巴巴地盯著床前4個未成年的孩子,拉著他們的手叫跪在楊純松面前,一一叫聲“爸爸”。
楊純松知道鄒茶花的心思,對她說:“你的兒女就是我的兒女。你就放心去吧!”看著鄒茶花極度痛苦的樣子,楊純松當時這樣安慰她。
鄒茶花去逝后,楊純松始終履行著自己的諾言,把她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心肝寶貝一樣養育著,不離不棄,6年如一日。
“一日夫妻百日恩。雖然我們之間沒有生育,我們都組成一家了,就再也不能分開了。”楊純松說。
楊純松的兄弟楊純中為哥哥的前途著想,曾3次上門要接他回家,他不走。
兄弟火了,責罵他:“你幫別人盤崽,不考慮自己,將來誰養你呀?”楊純松依然不走。
“他哪樣都沒得講的!像這樣心好的人,我這把年紀了也沒見到過。”崗坡組90歲的吳老春老人說。
丁坪村坪地組青年張有成說:“像他那樣做好事,我們做不到,我估計也沒幾個人能夠做得到!”
“我從小就嘗到過無父無母的滋味,我不能讓他們再像我從前一樣生活!……出門進屋聽他們叫我‘爸爸’,我干活累了,都來幫我捶背揉肩的。我還希圖什么呢?我一輩子都不走了。”楊純松說。(張維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