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這一帶的侗歌不叫“大歌”而叫“琵琶歌”,因為唱歌時歌師要自己彈奏琵琶伴奏,所以叫“琵琶歌”。這種琵琶不是常見的那種,而是自己制作的,它音箱是圓形的,長頸,用鋼絲作弦,有四弦,聲音婉囀清脆。
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彈撥弦鳴樂器。侗語稱嘎黑元、嘎琵琶、嘎彈。流行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地。?
傳說在遠古之時,洪水滔天,淹沒了整個人類,只有張良和張妹兄妹二人坐在葫蘆里,隨水任其飄流,才得以幸存下來,兄妹結為夫妻,繁衍了人類。他們的后裔彭祖為了紀念先人,召集了八百青年,一邊彈琵琶、一邊唱歌,曲調優美和諧,感動了天宮的七位仙女也天天彈唱,她們的歌聲籠罩著整個侗族,就這樣教會了整個侗家,才形成現在這樣完美的侗族琵琶歌。?
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叫作“琵琶歌”。在廣大的侗族地區,人人會彈琵琶,個個會唱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寶,據說它的曲調在百種以上,有大調與小調之分,除有傳統的曲調外,多為歌唱愛情的抒情歌,歌詞也多是根據曲調臨時自編的。琵琶除隨歌伴奏外,還撥彈出引子和過門,這種即興的彈奏,雖然可長可短,但是優秀的琵琶手卻能演奏出極其華麗而動人的過門和引子。??
演奏侗族中琵琶時,多采用坐姿,將琴箱置于右腿上,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竹或牛角制撥片彈奏。也可在行進中演奏。侗族中琵琶的定弦比大琵琶高八度。發音明亮而圓潤,音色柔和而甜美。既可伴奏琵琶歌中優美抒情的情歌、小調,又可為侗族敘事性琵琶歌伴奏,頗受侗族青年的喜愛,男女皆可自彈自唱,尤適于女聲彈唱或為女聲合唱伴奏。也可用于獨奏或為侗戲伴奏。有的地區在琵琶伴奏中還加用牛腿琴,以增強伴奏的和聲效果。
不僅踩歌堂上要唱,吃過晚飯,大家圍坐在村委門口男女歌師彈唱,直到深夜。
侗族琵琶的分類
由于流傳地區的不同,侗族琵琶的形制也不統一,主要分為大、中、小三種。
由于流傳地區的不同,侗族琵琶的形制也極不統一,主要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琵琶,共鳴箱呈倒桃形,琴頭上部較大。張四弦,中間兩弦同度,定音為(d1、e1、e1、 b1)或(d1、e1、 e1、 a1),音色柔和低沉。
中琵琶,琴箱呈長方形、倒梯形或倒桃形,張四弦或五弦,四弦定音為(d1、e1、e1、b1),五弦定音(兩中音、高音弦同度)為(d1、e1、e1、b1、b1),音色明亮、甜美。
小琵琶,琴長60厘米左右,主要用于小歌伴奏,張三弦或四弦,三弦定為(f1、g1、d2)、或(f1、g1、g1),四弦定為(f1、g1、g1、d2),音色清脆悅耳。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小牛角或竹制撥片彈弦發音,可獨奏、合奏或為侗歌、舞蹈伴奏。
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稱為“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寶,據說它的曲調在百種以上。除有傳統的曲調外,多為歌唱愛情的抒情歌,歌詞也多是根據曲調臨時自編的。琵琶除隨歌伴奏外,優秀的琵琶手還能演奏出極其華麗而動人的過門和引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