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錦屏六旬老農自編“超長”寨史山歌 旨在傳承侗族和苗族文化
“吾寨辟于明朝初,大寨就是原地名。有個古名叫洞腩,包括干沖與高坪。高寨只有歐李氏,攜手發展共生存。歐漢龍與李富國,他倆就是創史人……”日前,錦屏縣鐘靈鄉高寨村六旬農民李文久自編了一首山歌,山歌內容講述該村自明初至今的歷史。此舉被村民們熱議,大伙對他一個老農能編這么長的山歌表示欽佩不已。
據悉,高寨村有182戶728人,是一個侗族苗族漢族聚居的村寨。如今,村寨已經嚴重漢化,只有少數老人才會講侗話和苗話。今年60多歲的李文久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是一介農夫,但是他懂的技藝不少,會做木匠活,會吹嗩吶燈。不過,最火的還要數他這幾天自編自導的超長的寨史山歌。這首名為《高寨古今概略》的山歌,共有198句,內容涵蓋了自明初至今600年歷史,此歌高度概括了高寨建寨史、政治經濟、社會醫療、教育衛生、人文風俗、自然災害等多個領域。
“現在寨子里的年輕人,對村寨里的歷史都不太曉得,我希望采用大伙都喜歡的山歌方式,讓大家不要忘本。”談起編寫山歌的初衷,李文久老人說。他介紹說,他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就把這山歌寫好了,“我熟悉村寨里的歷史,白天干活,晚上就在家里編歌。”這幾天,由于這山歌是漢語版的,而李文久自己會的也只是漢語,因此他正想辦法請人幫忙把這首漢語版山歌改編成侗語版和苗語版,好讓村民們通過學習這首歌既達到了解村史,更是達到保護和傳承苗族和侗族文化之目的。(李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