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用最美繪就魅力小城
——雷山縣創建全國文明縣城紀實
連日來,省內外前來雷山縣考察的幾撥人,被“干凈、明亮、整潔的街道、美麗和諧的小縣城”所折服。當考察人員從匯報中得知,年財政收入只有1億元左右的雷山,卻繪就出如此精美的魅力小縣城,大家驚嘆不已。
初夏,走進雷山縣城,文明和諧之風沁人心脾,生態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四通八達的道路、干凈整潔的小區,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無不昭示著文明創建與經濟發展互動的精彩。“藍天、綠園、碧水、寧靜……”一個具有濃郁苗族符號特色的山水園林文化旅游縣城入畫來。
十年磨一劍,功到自然成。2002年,雷山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拉開了“整臟治亂”活動的序幕。之后,隨著“滿意在雷山”活動的深化,積極推進省級文明創建活動,2008年,獲得“省級文明先進縣城”稱號。該縣不再滿足于現狀,2011年以更高的標準,向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沖刺,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2月,雷山被評“全國文明縣城”。

廣場經濟 凸現民生為本
“白天打牌,晚上喝酒”已成為76歲黃大爺的歷史記憶,如今黃大爺晚飯后每天都到銅鼓廣場來與同伴們熱舞幾曲,整天樂呵呵的。
5月14日,記者看到,銅鼓廣場中央,上百名男女老少翩翩起舞,最熱鬧的還是廣場的外層,賣玩具、跳蹦床、釣魚、賣衣服、賣燒烤……眾多攤主忙得不可開交。
雷山,在創建文明縣城過程中,在黃金地帶建文化廣場,其目的不僅僅是滿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而且還催生了“廣場經濟”,解決了數百名下崗職工和失地農民再就業的難題。
該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菜場不規范、亂搭亂建造成老街交通擁堵、汽車喇叭聲嘈雜的情況,劃撥專項資金修建兩個大型農貿市場,并進行劃行歸市,還老百姓一片寧靜。
由于縣政府行政辦公樓尚未建起來,各部門辦公分散,給百姓辦事帶來不便,該縣于2010年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條龍辦公、一個窗口服務,極大地方便群眾辦事。前來辦事的陳光敏說:“到這里辦事,不僅效率高不說,而且還公開透明。”
特色縣城 彰顯文化魅力
獨具苗族元素特色的花窗、翹角扮亮特色房屋,蝴蝶雙飛、苗龍騰魚躍、吹蘆笙求愛、男女游方、男耕女織等苗族文化和農耕文化點綴其中,人行道和步行街苗族傳說中龍騰鳳飛的燈柱和千面的苗文化銅鼓燈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傍晚,吊腳樓、風雨橋、民族廣場和丹江河岸的七彩燈流光溢彩,遙相輝映,成為市民和過往游客的最大看點。這就是雷山縣不可復制之處。
縣城沒有特色就失去活力,沒有文化就像沒有靈魂的軀干。該縣在創建文明活動中,以打造“全國旅游名縣”為目標,深挖厚重的民族文化內涵,注入苗族文化元素,把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繡”在城鎮建設每一處,突出“特、精、靈、韻”,做到一街一景、一景一特、街街有文化、巷巷有故事。
有付出就有收獲,一個個、一塊塊“金字招牌”榮譽紛至沓來:“中國最美的小城”、“中國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中國銀飾之鄉”、“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貴州省十大最具影響力風景名勝區”等,西江鎮獲評“全國歷史文化名鎮”,西江村、烏東村獲評“中國景觀村落”,上郎德村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名片,為該縣“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活動提升了內在文化品位。
豐富載體 提高市民素質
“小偷都會走斑馬線”,或許你不相信,但真實故事就發生在雷山縣城?梢,雷山的文明創建活動已深入人心。
城市文明,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的文明。該縣把提升市民素質作為推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主抓手,通過開展“萬人苗族同胞唱紅歌”、“我愛我家我繪”、“省級文明縣城萬人宣誓大會及簽名”、“西江榮譽村民評選”、“文明四進城”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縣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我參與、我快樂”成為了廣大市民創建文明活動的自覺行動,“做文明人、講文明話”成為人民群眾的行為準則。
以“全國愛民模范警察”楊啟明為榜樣,深入開展向身邊道德模范學習實踐活動,當下,該縣“比文明、比干勁、比貢獻、比愛心、比孝心”已蔚然成風。
長效機制 形成齊抓共管
機制創新,是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的活力。
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倡導“四創四聯”即創新領導、創新責任、創新監督、創新保障和構建上下聯建、部門聯手、城鄉聯動、社會聯創等有效機制,實行“一把手”工程,全縣自上而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的創建工作機制;將建設“八大環境”明確由縣四大班子領導頭上,做到定領導、定部門、定任務、定進度。
堅持將“整臟治亂”工作延伸到鄉鎮、社區、村委和家庭,102個機關單位與73個行政村結對共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善。
該縣開展省級文明創建活動,文化軟實力得到有效提高,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去年,該縣生產總值完成11億元,全社會生產總值完成11.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880元;旅游業更是一枝獨秀,2011年,該縣接待游客353.25萬人次,實現民族文化旅游收入20.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57%和214.39%。
站在新的起點上,該縣用“美麗回答一切”作為打造文明創建“品牌年”活動,用“美麗的笑臉、美麗的言行、美麗的環境、美麗的生活”作為一套指標體系再度揚帆起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