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風氣正則民心聚,民心聚則萬事興。黎平縣各級各部門認真結合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黨組織工作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在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同時,為黎平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和組織保證。
陸光和,是黎平縣九潮鎮九潮村一名普通黨員。自2002年上山植樹造林以來,他已經在山上奮戰了十個年頭。由于長期吃住在山上,他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陸光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他的基地像他當年上山一樣,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2002年,基地只有杉木50畝,核桃100畝;2009年,他參加黎平縣油茶辦培訓會的時候,有幸到高屯鎮小里村參觀,覺得油茶有市場,所以到家后,也搞了200畝;2010年,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發展林下藥材種植,種了200畝桔梗;2011年,種植8000株西瓜。”
俗話說:“土生萬物”。正因為有了陸光和十多年來辛勤汗水的澆灌。昔日的荒坡如今已經披上了綠裝。目前,他的農業生態示范基地種有油茶350畝,杉樹500畝,核桃樹100畝,獼猴桃120畝,桔梗200畝。整個基地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每年將近七八十萬,包括核桃 油茶 藥材 獼猴桃。油茶每一畝到高峰期2000塊錢一畝,F在有300畝就合五六十萬,除肥料,人工 起碼有三四十萬,還有幾種,獼猴桃、核桃、藥材、加起來一年可能達七八十萬。”陸光和驕傲地說。
陸光和之所以能順利地發展自己的產業,這與背后扶持他的基層黨組織有很密切的聯系。為扶持基地發展,九潮鎮黨委政府不僅在資金上給予陸光和強有力的支持,還在基地上成立了九潮鎮農業生態示范基地黨支部。利用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和組織保障。
“今天召集大家來安排夏季撫育工作,這個夏季撫育要除土、擴穴、補兜、正苗、除芽,就是那些多余的牙條,拔那個芽,不拔不行。施肥,將枝株四方、四方擴穴一米,然后施肥。”
這是黎平縣九潮鎮農技專家深入九潮鎮農業生態黨支部開展技術指導的一個片段。產業上出現的問題在黨支部會議上解決,利用黨支部會議進一步把黨員的力量凝聚到產業發展上來。這是九潮鎮黨委政府創新基層黨建的典范。近年來,九潮鎮結合自身的發展路子,以創新基層黨建為抓手,通過1名強干村干+1套團結務實領導班子形成1個堅強基層堡壘、選派干部到村掛職、選聘行風監督員、成立服務產業的黨組織等方式,極大推動了九潮各項事業的發展。近兩年來,九潮鎮黨委政府向上級部門爭取多項資金近2億元,項目落地100個。項目的逐一實施,有力地推動了九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如何貫徹落實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如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一定要圍繞‘選干部、配班子、建隊伍、聚人才、抓基層、打基礎’來抓好貫徹落實。我們不僅要培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干部,也要培養‘通政策、懂經濟、敢做事’的干部”。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黎平縣委書記楊俊說。
近年來,黎平縣以“爭先創優”、“四幫四促”、“作風建設年”為抓手,在全縣各級黨組織中廣泛開展了“百個支部幫百村、千名黨員幫扶”、“三進三支”、“千名黨員干部下基層”、組織部長下基層等活動。在“百個支部幫百村、千名黨員幫扶”活動中,縣委確定了125個縣直單位黨支部結對幫扶全縣125個村黨支部,387個支部結對幫扶3710名農村黨員,累計幫助引進項目1228個、資金2300余萬元。 (那志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