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三四個苗家女,五六侗家漢僅憑天賦的嗓音和靈氣,場面無無人指揮、沒有伴奏,卻把一曲曲描繪少民族群眾情感的歌曲唱得猶如天籟之音的美,一曲曲民族悠久、古老、獨特的歌聲在傳揚,9月19日,貴州省黔東南錦屏縣原生態民歌在城關體委球場熱鬧開唱,為期兩天,吸引四鄉八寨5000多群眾前往欣賞觀看,熱鬧非凡。
錦屏縣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黔東南州旅游勝地之一,有“歌的世界,舞的海洋”的美譽,有“杉鄉”之美稱,是典型苗族侗族聚集地。在錦屏縣平秋、彥洞等鄉鎮一帶以典型的侗族為主,河口、平略等鄉鎮一帶以典型的苗族為主,長期以來被受交通不便深深的影響,當地保存著大量原始的少數民族文化,因而少數歌曲成為了民族群眾交流感情的一個不可消失屏障,過去民歌也成為了男女青年戀愛的時潮,曾經被外界稱為“人類疲憊心靈的家園”.
“昨天聽說縣時舉行歌賽,我和幾個弟兄租車一大早就租車來了,好多年沒有聽這么大型的民歌比賽了,我們在家平時也偶兒唱唱,自己又特別喜愛,今天在這里能品味很多高手唱的好歌,分享各自的唱法,實在是高興,……”彥洞鄉瑤白村一位60多歲老人高興地說。
歷年來,在錦屏縣境內很少舉行這種大型的民歌比賽,但仍有少部分苗侗中青年群眾有此愛好,偶兒有三兩成群集中在風雨橋上、小河邊唱民歌,因而民歌也成為了繁華城市生活中的一大亮點。在少數民族地區也通過舉辦“擺古節”、“趕歌節”、“嘗新節”等節日時插民歌比賽項目,但是實在很小,可它卻也成為了保存民歌最重要的場所. 在偏遠民族鄉村,特別是平秋高壩,彥洞瑤白,河口文斗等村,民歌也是交流親情最好的工具,每當“接親”、“生小孩”唱民歌是一道必經的關口,因而“民歌”被人們常提起的文字。
“今天我能參加這次歌賽,真的感到榮譽,雖自己不是高手,但能和各個鄉鎮的歌手相比,學到不同的唱法,提高自己唱民歌的水平,同時有一個這樣大的平臺給我們展現,讓我以后更有興趣研究民歌,每年縣里能舉行這么一次民歌比賽該多好……”大同鄉一苗族歌手的如是說。
當日,民族歌賽上一曲曲動聽嘹亮苗歌,一首首優揚侗曲呈現,唱出了對家鄉的款款深情,唱出了少數民族生產中的美好故事記載和情感的流戀,讓觀眾感受到純如天籟的古老歌聲,陶醉在徐徐展開的少數民族音樂的長卷中,現場臺下不時響起了陣陣的掌聲。這次民族歌賽不僅傳承民族文化,而且豐富了廣大群眾節日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姜巨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