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指導專家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曠惠桃 內科教授
江勁波 血液腫瘤科教授
冬季,很多貧血的人愛在此時進補。
專家提醒,貧血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出現貧血時應首先明確其嚴重程度和病因,并據此采取相應治療。病情嚴重時給予輸血,病情輕或病情由重轉輕時,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平時也可進行食補。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
專家介紹,貧血,是指外周血液的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和(或)血紅蛋白壓積低于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以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最為重要。
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120克/升,成年女性<110克/升,孕婦<100克/升,可診斷為貧血。血紅蛋白濃度越低,貧血就越嚴重。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各種因素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失血或破壞增多,或兼而有之,并超過骨髓代償能力所致。
缺鐵性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貧血,是指體內可用來制造血紅蛋白的儲存鐵已被用盡、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時所發生的貧血。其發生,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鐵的相對或絕對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本病中醫診斷為血勞。多因先、后天虧損,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傷血液,以致營血虧少,臟器失其濡養。
藥膳食療
用歸脾粥食療缺鐵性貧血。
原料:黃芪、黨參、當歸、熟地黃各15克,茯苓、遠志、棗仁、龍眼肉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各藥分別洗凈,水煎2次,每次用水600毫升,煎半小時,2次混合,去渣汁于砂鍋中,再將粳米淘凈放入,小火慢熬成粥,放冰糖,熬溶。
功效:補益心脾,益氣安神,適用于心脾兩虛型貧血。
服法:分1~2次溫熱空腹服,連服5~7天。
貧血可由多種不同病因引起
中醫認為,血是在心氣推動下循環于脈道之中以營養全身的紅色液體,它內注五臟六腑,外滋四肢百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水谷精微是造血的原料,食物經過胃的受納腐熟,化生精微,由脾升清至肺,合天地清氣,在心"變化為赤"即是血。貧血屬于血虛、虛勞范疇。
專家指出,貧血一詞,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疾病名稱,因為貧血可以由多種不同的病因所引起。換句話說,貧血是多種不同疾病都可能發生的一個常見癥狀。
輕度貧血患者可無任何癥狀,或僅有輕微的皮膚黏膜或神經系統癥狀,如指端、瞼結膜蒼白,疲倦乏力,頭暈眼花,耳鳴,記憶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等。中度貧血可引起呼吸、消化、循環系統異常,表現為心慌氣促,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口角炎等。重度貧血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有腎功能改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