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當人們熱議PM2.5的危害時,有誰會想到,微乎其微、無處不在的灰塵中卻匯集了不少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主要來源于人們日常的家居生活用品,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后,可能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到底哪些用品中含有這些有毒物質,又該如何預防呢?《生命時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四類毒物藏身灰塵中
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稱,其在今年3月至4月間,采集了北京、上海、長沙、深圳、廣州等5個城市11個家庭的室內灰塵,經歐洲第三方獨立實驗室對這些室內灰塵進行檢測發現,每個家庭的樣本中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俗稱“塑化劑”)、溴化阻燃劑(包括多溴聯苯醚和六溴環十二烷)、有機錫化合物及全氟化合物這4類有毒有害物質。
在現代化工業發達的今天,從廚房到浴室,從客廳到嬰兒房,從廚具到家具,從清潔用品到個人護理品,各種人工合成化學物已經被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家庭日常使用的消費品,如加入了溴化阻燃劑類的電子產品,含有機錫化合物類的涂料和防霉劑,含全氟化合物類的洗發水、沐浴露等個人護理化妝品,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的兒童塑料玩具和食品包裝袋等,都可能是污染家居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的元兇。
我國尚無監管體系
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空氣凈化首席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吳吉祥指出,上述這些產品經過頻繁使用會出現老化或破損,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就可能趁機釋放出來,匯集在室內的灰塵中,進而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危害家人健康。當然,還有一些污染物可能是從室外飄進來的。
鄰苯二甲酸酯廣泛存在于各種常見的生活用品中,如食品包裝袋、保鮮膜、發膠、口紅、指甲油、洗浴用品,以及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兒童玩具等數百種產品;溴化阻燃劑是一種含溴有機化合物的通稱,這些有機化合物可作為阻燃劑使用,應用在塑膠及紡織品上的防火效果很好,常用于電視機的塑膠殼、地毯、涂料、沙發墊襯物,及廚房的電器等物品中;全氟化合物是優秀的抗水、抗油、抗污整理劑的原料,地板上光劑、防水劑、不粘鍋表面涂層等物品中都可能用得到。
鄰苯二甲酸酯對生殖系統具有毒性,被認為是一種“環境激素”類物質,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并損害激素分泌,可能是造成男子生殖問題和女性性早熟的“罪魁禍首”,其對兒童的危害最甚,被禁止用于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與口接觸的物件以及其他兒童用品;溴化阻燃劑和有機錫化合物則可能干擾人體的內分泌、免疫和神經系統;全氟化合物是一種可能致癌的物質,會影響肝臟健康,干擾新生兒生長發育、免疫系統,還具有遺傳毒性。
據了解,這4類物質均已受到國際公約或發達國家法規的嚴格限制,有一些則已被禁用。而在歐盟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還確立了有毒有害物質“零排放”的長期目標。但吳吉祥指出,目前國內尚未將室內空氣污染納入監管體系。“在當前情況下,我國大多數中心城市居民面臨著來自室內與室外的雙重污染,人們的健康受到了極大挑戰。”
帶“毒”物品少接觸
生活越是簡單,接觸塑料制品、化妝品和電子產品的機會越少,可能造成污染的幾率就越低。平日,要少吃方便包裝的食品,尤其是桶裝方便面,少用一次性餐具;用瓷質、金屬餐具盛裝食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董金獅提醒,如果塑料制品上標有PVC,說明里面含有鄰苯二甲酸酯,購買和使用時要格外注意。尤其是選擇兒童用品時,要避開PVC材料的,過軟、過小的塑料制品也要少買。用微波爐加熱時,不能帶著保鮮膜一起加熱,特別是肉類,因為多數保鮮膜含有鄰苯二甲酸酯,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有毒物。
其實,化學物質污染是可以“聞”出來的。在使用某件電子產品時,如果能聞到較大異味,說明其污染物濃度肯定不小,應該果斷棄用。此外,吳吉祥強調,除了化學污染,室內環境還應關注細菌是否超標。近期,上海市疾控中心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機構對1000戶家庭的空調細菌進行了檢測,發現大多數家庭的空調積塵中細菌、霉菌都超標。定期卸下過濾網,用清水洗凈、吹干,可以有效減少細菌污染,維護健康。
消費者還可以登錄“綠色和平”建立的國內首個產品檢測數據庫,該數據庫中包含了近15000條產品條目,其中不乏名牌產品。檢測數據來自近4年,我國質檢總局、各地質檢工商部門、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的快速預警系統和數據,以及綠色和平組織所進行的產品檢測結果。消費者可以進行查詢,看看自己買的產品是否曾“榜上有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