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感謝政府補貼給我家修建了這口沼氣池,不僅在農忙季節給我節約做飯時間,節約薪柴,還為農業提供大量的肥料,真是發揮了‘一池三效’作用。”說起修建沼氣池的好處,岑鞏縣注溪鄉衙院村衙院組村民向昌梅沾沾自喜地說,生態沼氣在無形中給農戶帶來不少財富。
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中,該縣大力發展低碳高效的生態農業,促進節能減排,保護資源環境,極力打造“民富村美”新農村形象。大力推廣“豬--沼--糧”、“豬--沼--菜”、“豬--沼--果”為基本模式的高效生態農業。
近幾年來,累計投入項目資金近1000余萬元,建成沼氣池1.1萬余口,使3.5萬余群眾受益。沼氣池項目的實施改善了人居環境,配套改廁、改圈、改廚,使農村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和日常生活也有了較大的改善。該縣通過以沼氣替代薪柴,改變了以前以薪柴為主要生活能源的習慣,降低薪柴消耗,減少砍伐薪柴的勞動力,節約了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森林覆蓋率,鞏固了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和天然林保護工程項目的成果。據了解,該縣以沼氣替代薪柴作為生活能源的有近5000戶,年減少薪柴消耗量為1.5萬余立方米,可節省農民砍伐薪柴工時1.2萬個;沼氣農戶還利用沼肥發展種植、養殖業,培育無公害、綠色生態農產品;另外,使用沼氣還減少廢氣、廢渣排放,改善低碳高效的生態環境。
如今在岑鞏農村,通過沼氣的綜合利用,發揮出“一沼三效”的經濟效益,沼氣用戶從節約薪柴、節省勞動力和提供大量沼肥等進行估算,每年至少可為農戶節支增收3500元以上。(張能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