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2月31日電 今天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將踏入2013,辭舊迎新,總有一些問題讓人對來年抱有加快改善的期望。近日,發生在上海的一樁出租車追尾致后座顧客死亡事件,讓車載信息屏被多方關注和熱議,由此引發對出租車車載信息屏安全性以及信息服務性的思考。是存是廢?專家指出傷人事故與車載信息屏的因果關系值得商榷,應是巧合的意外,絕不能“因死廢屏”。另外,更多的報道也將安全拷問指向了后座安全帶,認為坐車無論前座后座,都一定要系好安全帶。據了解車載信息屏在國內外已普遍應用,專家建議作為車內信息服務的移動新媒體窗口,應該加強其公益方面的內容,最大限度發揮其公眾服務價值。
一樁追尾引發出租車信息屏安全拷問 認定:司機承擔全責
近日,出租車車載信息屏功用的多角度拷問,被各種輿論報道推到了風口浪尖。據了解,作為車內一種智能化、高科技產品,車載信息屏既是向大眾提供信息服務的窗口,也是一塊正在開發和商業化的市場爭奪陣地,圍繞這塊小小的屏幕,市場利益各方開始劇烈角逐和明爭暗斗。
現在爭論的問題焦點是:這樣一塊小小的信息屏,是否威脅人身安全?讓我們回溯新聞事件:上海新聞晨報近期報道稱,因為一起出租車追尾事故導致車載信息屏正對著的后座乘客不幸傷亡,因此車內的信息屏被指存在安全隱患。后來,該報道引述了上海公安局浦東交警支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結果,稱出租車司機承擔主要責任,并未將車載信息屏提供方“觸動傳媒”列入事故當事人。
雖然事故的責任方已經確認,但是輿論對車載信息屏的關注和質疑仍然不斷。中新網汽車頻道從多方報道中了解,輿論關注的焦點主要圍繞車載信息屏的安全和信息服務功能,甚至要求將屏卸掉。近一期的解放日報報道稱,“乘客的不幸是否為座椅后廣告屏所致,目前權威部門尚未給出結論。但是,出租車后排座位的安全隱患卻客觀存在。除了廣告屏之外,駕駛座后面的防劫板用硬質塑料制成,在車輛急剎情況下同樣容易造成乘客受傷。”同時,車載信息屏中的廣告多,服務信息少,也為大家所詬病。
中新網汽車頻道對多位經常乘坐出租車的乘客的采訪中了解,大家普遍認為出租車內信息屏不涉及安全隱患,信息內容也豐富了打車的旅途。乘客小胡對中新網汽車頻道表示,“應該不會存在安全隱患”,不過她希望信息的內容能增加些娛樂性的內容,比如多一些動畫片。乘客小夏自稱很喜歡信息里的內容,乘車心情“很愉悅”,但就是廣告有點多。近來,杭州、青島出租車內也相繼安裝了信息屏,網友對此多表現好奇,認為很“好玩”。
專家稱車載屏對事故不存必然性 上海:后座安全帶將強制要求
出租車意外事故引發的探討仍然在發酵,雖然對車載信息屏是存是廢看法不一,但大家的興趣點開始探討信息屏的內容如何更公益、更娛樂、更實用,而不是太廣告化。車載信息屏的安全隱患不是必然,基本得到認可,那么其信息服務價值應該如何加強體現?
12月28日,中新網汽車頻道采訪了事件的被動當事方觸動傳媒以及出租車管理行業的專家。觸動傳媒負責人劉經理對記者表示,公司的新一代車載信息屏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進行了系統的安全性能測試,包括頭枕能量吸收性試驗、燃燒測試、極端情況下的碰撞測試等,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趙忠義對中新網汽車頻道表示,車內觸摸屏是否為引發事故的必然因素,值得思考。他說:“對該設備的安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是裝了就必然出事故,不裝就沒有事故。現在飛機、高鐵、長途大巴、輪船都有安裝,事故的發生應該是很巧合的意外,不是必然。”但是,“安裝的信息設備從材質、形狀等保護措施上還要加以研究,減少不必要的碰撞”,趙忠義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