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查看古墓

這個潘字無頭上一撇
這是明代墓
近日,有網友借助微博呼吁保護家鄉的古墓群。他說,他的家鄉貴州錦屏縣敦寨鎮,這里一個叫大門坡的地方有上萬座古墓,最古老的產生于明代,均為當地潘姓人氏所有,實屬罕見。但因縣里在此設立了工業園區,這些古墓將被當著一般的墳墓被遷走……根據這位網友反應的情況,記者近日趕赴錦屏進行了調查。
墓群面臨搬遷
網友微博呼救
呼吁保護墓群的帖子是在今年10月初發布的,發布者是網友“莊稼人看新聞”。
他說,在我的家鄉錦屏縣敦寨鎮大門坡上,有一上萬座墓的古墓群,最古老的墓產生于明代,均為當地培寨村的潘姓村民所有,實屬罕見……他還介紹了從墓碑里顯現出來一些文化現象。因為當地政府在墓群所在地設立了工業園區,古墓群里的墳墓將被當著普通墓遷走,為此,這位網友呼吁進行保護。
瀏覽網帖時看到,記者看到這則小博文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網友“as321198”稱,規模如此之大的墳墓本來就少見,而屬于一個家族所有的就更是罕見了,所以,潘氏古墓群應該保護。網友“滄海桑地”說,開發是好事,但如果遇見文物必須謹慎。網友“泥腿埂”對此頗為憤怒, 他說“挖墳掘墓是挑戰中國傳統道德底線”……
“潘”字頭上少一撇
大門坡位于敦寨中學的對面,這里地勢南高北低,但總體趨于平緩,墓區里雜草叢生,高大的墳墓能清晰看到,但一些小的墳墓則隱身在草叢里,只有微風輕拂,雜草彎下了腰,它們才會“露臉”。這些墳墓一個挨著一個,橫向看來是成排的,顯得很有規律。陪同記者采訪的村民們說,一般情況,同生于一個時代(如康熙年間)的人都安埋在一處。記者看到,墓區中的墳墓,有的有墓碑,有的沒有,有的墓碑很美觀,顯然是經過工匠雕琢過的,看起來就是一件藝術品,而有的則簡單了一點。
進入墓區后,記者首先找到了一座乾隆年間的墳墓,它外觀略顯豪華,墓碑“戴帽”,墓邊嵌上巖石“護身”……不仔細看,這就是普通墳墓,但認真揣摩墓碑,就會發現它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首先是墓碑最上方出現了三個有些古怪的字,從左至右,第一個字像“吉”,但“口”的上一橫并沒有封口(如圖);中間一個字是“彎”字的形狀,但卻不是“彎”字,明顯少了一些“部件”。最右邊的字就更稀奇了,“門”圈著一個不知名的字,給人的感覺是“門”內有人在“跳舞”(如圖)。當地村民潘某某說,這三個奇怪的字所表達的是何意至今還無人能破解。
在參觀其他墳墓時,記者又發現一些墳墓的墓碑上,“潘”字并沒有頭上的一撇(如圖)。為何如此呢?
“我聽老人們提過,以前我們潘家有水有田又有米,很富有,無人敢欺負,所以頭上就沒有那一撇。但后來,被朝廷鎮壓,硬是將頭上那一撇加了上去。”村民潘耀(化名)說,不過,這個說法未得證實。
根據錦屏縣文化局出具的相關材料稱,這一帶的墓地明末清初的存有少部分,現代墓量也比較少,而清代墓占了絕大多數。
一紙回復材料
認定墓群無價值
看著這些墳墓,當地群眾潘興(化名)介紹說,他們的祖先在明萬歷年間來到貴州,遂進入了今敦寨鎮培寨村片區安居下來,在當地楊姓人家里做工。后來,有了些積蓄,便花了8塊金元寶和一床花被窩從楊家的手里買下了大門坡做墓地。入敦寨始祖爺的墳墓就安埋在這里。他是明朝人,生活在崇禎皇帝的年代。
“從這位始祖爺起,我們潘氏家族的死者均安埋于此。”潘某某說,至今,大門坡的墓地面積達到了300多畝,其中墳墓應該有上萬所。而此次涉及搬遷的墳墓,有3000多所,都在墓區的核心位置,包括潘氏始祖的墳墓。
潘興認為,這一個古墓群是很有保護價值的,所以他堅決反對草率將它們遷走。首先,像這樣的古墓群,墳墓之多,分布面積之大,不敢說是全國最大,但也是世所罕見的;其次,其中有很多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如部分墓碑的“潘”字的頭頂上少一撇等。
然而,錦屏縣文化部門則認為這些墳墓沒有保護價值。該局在給一位村民的回復材料上說明了理由,因為墓群中無王侯將相,無國內知名人士,無墓葬的管理碑刻及文字,屬一般家族式的普通墓葬點……錦屏工業園區的負責人向信勝也說,幾次文物普查,均未將此處納入文物保護單位,所以,他也認為這不具保護價值。
截止記者發稿時,已有少量墳墓被搬走。當地群眾質疑,錦屏縣文化局并沒有文物鑒定的資質,錦屏縣工業園區憑該局出具的材料就將數千座古墓搬走,實在太草率。
“其實我們也不想去動這些墳墓,但此處之前已被規劃為高速公路的閘道,我們只有按照規劃來辦。”向信勝說,而錦屏縣文管所到墓地調查是受到省、州文管部門的委托,他們根據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判斷,不會出差錯。
就群眾“草率”的質疑,向信勝說,敦寨開發區的設立,高速匝道的規劃等,都是經錦屏縣四大班子討論決定的,程序合法,有政策支持,不存在草率之說。
錦屏縣文管所的吳所長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承認錦屏縣文管所無文物鑒定資質,但又聲稱憑借他們掌握的專業知識來判斷這些墳墓僅僅是一個家族的墓地,沒有文物保護價值。記者隨后提出了為何不邀請有資質的專家進行鑒定的問題,吳所長回答說,因為他們判斷無文物保護價值,所以就沒有邀請權威專家進行鑒定。
而就同樣的問題,錦屏縣文化局分管文物的尹副局長的說法是,文化部門只是配合工作,要進行文物鑒定,先由錦屏工業園區等單位提出鑒定申請,文化部門便根據申請聯系專家鑒定。“我們的文管所已下去調查,得出結論是墓群里的墳墓不具有文物保護價值,而且相關的材料,我們已呈交給了黔東南州文化局。”尹副局長說。
黔東南州文物局
基本建設須先進行文物調查
但是,記者趕到黔東南州文化局采訪時,該局相關負責人以及相關科室的負責人稱“不知道此事”。
記者首先找到了文管科的胡科長,他說并不知曉此事,也未委托過錦屏縣文物管理部門到現場進行調查和鑒定。而說到文物鑒定的資質,胡科長說,包括黔東南州文物局在內的單位均無文物鑒定的資質,州內也沒有專門的鑒定機構,而如果有需要,文物部門可以協調省里面的專家來進行鑒定。
后來,為慎重起見,胡科長帶著記者找到了黔東南州文化局分管文物工作的副局長安成祥。安副局長稱,他也不知曉此事。在進一步交流中,安副局長告訴記者,國家進行基本建設,必須要委托有資質的機構和專家進行考古調查,有了考古報告,發改部門才能立項。“進行文物調查是工程項目立項的一項重要條件。”安成祥說。
根據安局長的說法,錦屏縣工業園區要進行道路建設,首先得請具有資質的機構進行考古調查,并出具相應的調查報告。然而,該區最終能給記者出具的,僅僅是一份縣文化局對一位村民關于大平坡墓群毫無保護價值的回復材料。
相關鏈接:
文物指“歷史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種藝術品。”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跡。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國的《文物保護法》規定,在我國境內,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畫等文物受國家保護。(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