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貴州從江13日專電(本網特派記者 陳世國 陳炳坤 文/圖) 穿著一雙人字拖,背著一臺小相機,夾著一疊調查表,泉州志愿者老潘踏著貴州從江縣雍里鄉大洞村泥濘的山路,帶我們前往貧困生滾老內家中走訪。這是張黎娜所募集的55萬元物資發放工作的第一步。
老潘的網名叫“西部牛仔”,今年55歲,做過工人,當過公司老板,去過汶川地震災區當志愿者,在從江從事助學工作已經3年多。今年年初,他通過網絡結識張黎娜后,便把愛心接力從貴州傳遞到了泉州。于是,便有了泉州3個民間公益組織的3場愛心募集活動,也有了張黎娜此次的貴州助學之行。
昨天,老潘帶我們展開了貧困生的走訪登記工作,待資料制表后,再統一把有限的物資和助學款發放到最需要幫助的貧困生手中。本報記者和海都網記者也將隨行,并通過“海都網閩南”微博全程直播。
55歲的他,管80后的張黎娜叫老大
“這次能募集到這么大一批物資,她就是我們的老大啊!”
“老大,終于見到你了!”前天我們一行抵達從江縣汽車站時,老潘已撐著傘在雨中等候多時。雖然在QQ上神交已久,但這是他和張黎娜第一次見面。為什么管這位80后的女孩叫老大呢?“這次能募集到這么大一批物資,她就是我們的老大啊!”55歲的老潘哈哈大笑,對輩分問題毫不在意。
見到家鄉人,能用閩南話交談,老潘覺得很過癮:“這里多數是少數民族,我呆了3年多了,他們的話一句也聽不懂,甚至許多貧困生家長,用普通話交流都困難。”
從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雖然義務教育免書費、免雜費,還有生活補助,但因為貧窮,依然有許多學生吃不飽、穿不暖,更不用說買些簡單的學習用品了。有的孩子為了家里,甚至早早就想輟學務工。為了幫助這些孩子,老潘經常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布一些貧困學生的照片和簡介,希望能引起好心人的關注。今年年初,他在網上看到了張黎娜募集30多萬物資到陜西助學的報道,頗受感動,“沒想到我的家鄉還有這樣的女孩子”。通過網友,老潘輾轉聯系上了張黎娜,一場網絡愛心接力,就這樣從貴州傳遞到了千里之外的石獅。
從老潘那了解到從江縣的情況,張黎娜和她的“琢璞玉者”志愿者們開始籌劃募捐行動。泉州真情在線公益服務中心以及泉州“愛心媽媽”協會隨后也加入了這場愛心接力,并最終發動了150多名志愿者舉辦了3場愛心募集活動,募得了價值約55萬元的物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