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床走生涯
——殘疾輟學生劉榮海人生奮斗記
◎特約記者 龍勝洲
他,臉英俊,腦聰明,加上寬闊的肩膀,顯然一位20開外,血氣方剛,魁梧身材的青年人。然而他卻臥床20余年,隱藏在被子下面的兩腿則是一雙傷痕累累的“童腳”!他十一歲開始“背床”走人生,艱難的路途中閃爍著縷縷的奮斗光茫,江河在為他吶喊:他是一條大山也壓不垮的硬漢!
他叫劉榮海,家住貴州省天柱縣石洞鎮漢寨村。他讀初一那年參加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獲得國家級三等獎、省級一等獎,是老師重點培養的對象。可是,天有不測風云,接到獲獎證書的那天,劉榮海和弟弟在一個山洞邊挖地,忽然轟隆巨響,洞頂上山土裂開垮了下來。眼看弟弟要被泥土掩埋,劉榮海沖過去一把將弟弟推開,沙石卻淹沒了他的身軀。
這場災難之后,他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卻再也找不回健全的身體。因為沒錢住院治療,劉榮海只能在鄉村里用土方子醫治,藥吃盡了,錢花光了,可是傷還在痛,人也變了形。由于脊椎神經嚴重損傷,造成他下肢麻木,不能生長,不能走路,永遠是小孩的身材,更令他痛苦的是初中未念完的他,就得這么癱瘓在床一輩子,終生輟學!
從此,他身背床,面抱被,不見太陽不見山。他真想把床背到另一個世界去,也許那里就是天堂,可是每當聽到學校里傳來書聲和鈴聲,他又舍不得離開這叫他難忘的學堂。
劉榮海家住學校附近,睡在床上可聽到鈴聲和讀書聲,坐在窗前能看到老師和同學的身影。為了解除輟學的痛苦,他叫家人找來兩面大鏡子,一個斜掛在窗前,照著學校,照著老師和同學的身影,一面掛在床頭照著窗前那面鏡子里的影子,讓他躺在床上天天能看著學校的一切活動,將自己置身于學校之中,和同學們朝夕相處。同學們上課他就把課本捧起來自學,同學們下課出去活動,他就用力抓著床頭欄桿鍛練手勁。學習中遇到問題,他請教家人及鄰居同學或寫紙條帶到學校去請老師解難,有時還寫一些作文帶給老師批改,每當同學們回家了,他才哼哼曲調閉上雙眼順床而息。劉榮海“背床”上學3年,將初中課本全部自學完畢,家人才把窗前的鏡子摘走。
劉榮海求學熱望極高,學完了初中課本,他又要父母把一些好書名著找來。第一本他看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面的故事讓他感動,受到啟發。后來又看了一些關于人生挑戰內容的書籍,多少人物的故事和他一樣,有的比他更悲慘,然而別人照樣創造出輝煌的人生。從書卷中,他看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看到了未來的生活。往后的日子里,他“背床”走學海,連續讀了500多本中外名著,寫了100多篇抒情散文,其中有20多篇在報刊雜志上發表。
“背床”的生涯中最令劉榮海思念的是大自然的芳香,最渴望看到的是山外美麗與快樂。他要來幾株常綠樹,幾棵百荷花栽在床前。樹的清青,花的香醇,他被大自然的氣息又一次激活了,求知欲望越來越強,他要背床闖天下,買來電腦從頭學。下不了床,他把電腦安在床上;身子坐不了,他把板凳撐著腰椎豎起來。學電腦,他一天到晚伏在鍵盤上,一步步地記著,學著。很快就掌握了打字、編輯、上網等操作。
從此,他的天地拓寬了,從貴州看到北京,從北京看到國外,手點七大州,眼瞟四大洋,在他眼里一個地球之大也不過是他的一張床。寂寞時看電影、看世界風光;高興時聊聊天,下下棋;興奮時寫寫文章,吟吟詩,他的人生燃起了樂趣。最近一段時間,劉榮海還從網上搜集一些農業技術,捕捉一些市場信息告訴鄉親們,當上鄰居老農的參謀來。
劉榮海不畏傷口發痛,頑強與命運抗衡,不畏輟學而悲傷,創造條件努力學習,他說:“我不為失去太陽而哭泣,我要為天空還有明月、星星而高興,只要努力,也許傷囗也能開出一朵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