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特約記者 姚學茂)近年來,天柱縣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好“一座苑”、“一座山”、“一座城”、“一條江”,積極譜寫具有天柱特色的旅游文化。
“一座苑”指城郊“三星巖文化苑”,規劃面積200畝,分為儒家、佛教與北侗民族文化共3個區。加快建設步伐,力爭五年時間基本建成。用碑石、雕塑、圖片、聲像等形式展示文化建設成就和民族文化資源,使文化苑真正成為服務當今、教化后人的基地。
“一座山”指金鳳山,它山勢雄奇峻秀,長年香火繚繞,充分挖掘佛教文化底蘊,加快以道路交通、生態、水電、樓臺亭閣為重點的金鳳山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佛教文化建設,突出“佛教圣山、清涼世界、秀美山川”三大主題,辦好金鳳山佛教文化旅游節、金鳳山佛教文化發展論壇等活動,做靚“中國佛教旅游名山”和山地休閑、度假、觀光、健身的旅游勝地兩張“名片”。
“一座城”就是“黃金城”。進一步延伸黃金產業鏈,打造黃金文化品牌,把黃金產業與民族文化內涵和旅游有機結合,多方籌資,集中建設一個黃金大市場、一家黃金大酒店、一座黃金博物館,黃金大市場統一規劃為集黃金飾品加工、銷售、餐飲、商貿、居住、旅游為一體的黃金商業區,直觀展示黃金產品從選礦到出爐的生產全過程,成為貴州的黃金中心生產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貴州高原黃金城”。
“一條江”就是打造清水江文化旅游長廊。圍繞清水江、沅江這同一水系,打好清水江牌,做好水文章,主動與黔東湘西各縣市聯手,大力推進“侗族文化旅游圈”建設,加強對古村落、古宗祠、古民居、古渡口、古歌場以及北侗民間禮俗、民間技藝的保護、挖掘和開發,大力開發觀光、休閑、度假、農家樂、民族文化等諸多項目,下力對文化資源進行宣傳推介,對旅游景點加以打造和包裝,把文物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源,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把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成文化旅游產業。超前規劃白市電站景區,打造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服飾、飲食、工藝品等品牌,大力建設與景區相配套的餐飲、娛樂、購物、商住、交通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把清水江建成為黔東湘西水上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黃金走廊。同時,加快搞好魚塘水庫庫區的生態建設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水面特色養殖,把魚塘水庫建成為黔東湘西最具吸引力的釣魚休閑基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