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
|
7月10日,在三穗縣滾馬鄉德明村,群鴨戲水的場景隨處可見。村主任楊政倫高興地說:“現在全村養鴨的有140多戶,縣里對養鴨給予了許多政策扶持,今年我們村計劃要4萬羽鴨苗,縣里已經免費送了兩批。”
近年來,在三穗縣的高度重視下,曾經一度瀕臨絕種的三穗鴨“起死回生”,開始“振翅高飛”。據統計,2008年該縣建成三穗鴨養殖小區30個,今年還將擴建20個,計劃養殖500萬羽,目前全縣養殖500羽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586戶。
600年養鴨史
三穗鴨是我國地方優良畜禽品種,與北京鴨、紹興鴨、高郵麻鴨同被譽為中國地方四大名鴨之一,早在1982年就被錄入了《中國家禽品種志》,2003年被收入《中國家禽地方品種資源圖譜》。有“鴨鄉”之稱的三穗縣是三穗鴨的澤源地和主產區,已有600余年的養鴨歷史。
個小、肉質鮮香細嫩、氨基酸含量高、膽固醇低,是三穗鴨的顯著特點,并具有清涼下火的藥用功效,享有較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三穗縣就將三穗鴨作為重點農業產業來發展。到1997年,三穗縣三穗鴨的飼養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在三穗及鄰近縣份總量達200萬羽。全縣建有7個商品肉鴨基地示范村,養鴨戶有1.3萬戶,其中,專業戶180戶,飼養量達83萬羽。三穗周邊鎮遠、天柱、石阡、芷江等縣的三穗鴨飼養量也成倍增長,成鴨大量外銷,尤其是鴨苗更遠銷思南、印江、都勻等30余縣市。
在三穗縣城大大小小的飯店、餐館里,鴨子是招牌菜,四面八方的人經過三穗時,都要停下來嘗一嘗。
打響保種戰
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由于對市場估計不足,除了三穗縣及周邊縣市之外,外界幾乎不知道三穗鴨這一品牌。
三穗鴨的飼養周期一般為60天,鴨子出欄后,村民們都拉到市場上去賣,但如此大的養殖規模,一個縣根本沒有這個消費能力。鴨子賣不出去,養殖戶就得每天投入更多飼養成本,很多養鴨農戶為了降低成本,只能一天少投一點食給鴨子,但鴨子吃不飽就會追著要吃的,一天簡直就是被鴨子追著跑。
養鴨子虧了本,很多養殖戶便放棄了養殖。到了90年代,受飼養周期僅40多天的外來“飼料鴨子”的沖擊,三穗鴨更是被逼到了絕境。
“外來‘飼料鴨子’雖然與三穗鴨的養殖成本差不多,但其飼養周期短,同時都是體大膘肥。而三穗鴨的特點是個頭小,每只僅為2-3斤左右,不知道三穗鴨特點的人,往往都會購買個頭更大的其他鴨子。”三穗鴨產辦主任蒲德坤說。
隨著飼養三穗鴨的人越來越少,到90年代末,全縣原種三穗鴨存欄量僅有1000多羽,該項數據引起了三穗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展三穗鴨本品種選育擴繁工作被提上日程,一場保種大戰正式打響。
從2003年起,三穗縣政府在省、州畜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實施三穗鴨保種項目,先后建立了4個三穗鴨繁育場,年孵化能力300萬羽,隨著三穗鴨保種基地的建設,為三穗鴨飼養提供了優質的鴨苗,確保了三穗鴨的穩定發展,為三穗鴨保種和規模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闊步邁向產業化
保種戰取得成功后,怎樣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在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三穗縣黨委政府加大了對三穗鴨的宣傳力度,去年8月,三穗縣在貴陽舉行了“2008貴陽地區三穗鴨品評推介會”,正式拉開了做大做強三穗鴨品牌的序幕。
“我們就是要加強對三穗鴨的宣傳,要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這個中國地方名鴨之一的三穗鴨,就產自貴州的三穗縣。”鴨產辦蒲德坤說。
2003年以來,該縣先后制定了《三穗鴨產業化建設規劃》、《三穗鴨產業化建設實施意見》等,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三穗鴨產業。
2005年9月,該縣成立了養鴨協會,由協會向養殖戶統一供應鴨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提供技術培訓、統一回收鴨蛋和成鴨。協會自成立以來,已帶動三穗縣9個鄉鎮380戶村民加入協會養殖三穗鴨。
明確縣級畜牧事業發展基金50%以上用于發展三穗鴨產業,整合有關支農資金投向三穗鴨產業。
積極抓好市場網絡信息建設,全方位拓展營銷渠道,鼓勵營銷公司和經紀人從事三穗鴨銷售。凡銷往縣外的三穗鴨,縣政府免費辦理檢疫手續并給予每只鴨0.1元的獎勵。
充分利用廣告媒體廣泛開展宣傳,由該縣鴨產辦專門制定了宣傳資料和“三穗鴨信息網站”,統一宣傳三穗鴨。2008年11月,三穗鴨還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原產地認證。
為改變過去對鴨子的深加工以及系列產品的開發方面明顯乏力,使鴨子的銷路除了直接銷售外別無良策的困境。去年,三穗縣成功引進了三穗鴨屠宰加工企業——貴州省千里山生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3300萬元,年屠宰加工三穗鴨500萬羽以上。該項目將于今年11月竣工投產,公司將對三穗鴨進行分類加工,產品可分為冷鏈系列、炒制系列、燉制系列、鹵制系列和蛋系列。據悉,公司投產后,三穗縣養鴨協會將按市場價回收村民養殖的鴨蛋和商品鴨,再由該公司收購,村民參加養殖基本沒有風險。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公司今年已向三穗縣訂購了50萬羽鴨子,“三穗鴨已逐步走向了‘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化道路。”蒲德坤說,千里山公司的入住,將為三穗鴨產品和市場開發,以及對三穗鴨產業的整體發展起著龍頭帶動作用。
編后
與我省許多地方特色產業一樣,三穗鴨產業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道路,但是從2003年起,該縣按照市場規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繁育場保住種源,擴大品牌宣傳,成立協會統一生產銷售,建立市場信息網絡,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把分散農戶的個體生產,轉變為成規模有組織的‘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可以預見,按市場規律踏上產業化道路的三穗鴨產業,必定會不斷壯大,越做越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