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貴州日報》消息 2009年10月31日晚10時11分,央視1號演播廳,第五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決賽“群文舞”比賽現場,主持人張澤群宣布:排在第一名的是貴州電視臺選送的舞蹈作品《劍河苗族水鼓舞》,他們的總分是99.533分,我們向他們表示祝賀!……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瞬間。貴州自組隊參加央視各類大賽活動以來,節目首次奪冠!
“貴州,貴州,貴州……”,賽場外的休息廳里,與《劍河苗族水鼓舞》同臺競技的貴州另一支參賽隊伍、貴陽幼師舞蹈節目《喊山》的24名女選手面對央視記者的鏡頭,喊出了發自心底的話。
而這一刻,千里之外的貴州觀眾,也沉浸在節目奪冠的喜悅之中,一位觀眾給記者發來一條手機短信:“我太激動了,我哭了。”
來之不易的桂冠
10月28日上午8時,從貴陽開往北京的T88次列車緩緩地駛出貴陽火車站,加2號硬臥車廂里,剛剛放好行李的40多名男男女女總算安靜了下來。他們是赴北京參賽的《劍河苗族水鼓舞》全體演職人員。除了省委宣傳部、貴州電視臺、劍河縣委宣傳部等單位幾位陪同前往的工作人員外,35名演員中有一半是來自劍河縣革東鎮大稿午村的村民。
“沒想到,我們第一次出遠門就是去北京!”30多歲的方芳是大稿午村婦女主任,為了弘揚苗族文化,她還與村里其他姐妹自費創辦了培訓班,教學踩鼓、苗文。與她同往的張芳、張愛英、張先牛等9人中有的還是第一次坐火車。
演員中,還有一老一少特別惹眼:70歲高齡的吳定理和年僅9歲的鄢永國。吳定理是村里有名的水鼓舞傳承人,村里舉行水鼓舞節時他是主祭師。鄢永國是劍河縣城關一小四年級學生,8歲就開始學跳水鼓舞。后來的賽場上,這一老一少竟成為“群文舞”專場中的兩個“最”,最老的演員和最小的演員。
10月29日中午,選手們在北京西客站下了火車,面對電視上看到了無數遍的北京城,他們贊嘆著,向往著,都希望有那么一點時間在城里逛逛。
然而,他們沒有這個機會。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導羅麗麗早已抵達北京,等在了他們即將下榻的北京市馨怡賓館。接下來,選手們將進行連續一天半的緊張排練。
29日下午一直到晚上,馨怡賓館的大院就成了選手們的排練場,在羅麗麗的指導下,選手們一次次地演繹。30日上午,為了得到電影《梅蘭芳》劇組設計大師柳青的指點,羅麗麗又帶著選手們穿上演出盛裝,帶上所有道具,前往北京現代舞團進行“匯報演出”。30日下午,北京城下起了瓢潑大雨,選手們匆匆吃過晚餐后往央視趕,這一去,所有人竟然一個通宵沒有睡覺。
根據賽程安排,31日晚的賽場上,《劍河苗族水鼓舞》是最后一個出場節目,走臺對光也是按順序進行。當晚,記者與羅麗麗、貴州隨行工作人員陪著選手們一起從19時進場后,就在央視演播大廳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6時,才輪到水鼓舞上臺。對完光已是早上7時。回到賓館只睡了3個小時又起來洗漱,他們必須在12時以前趕到央視參加彩排。一進央視大門,就一直在里面呆到比賽結束。而這期間,除了登臺彩排和比賽的時間,選手們都在休息間里,反反復復地進行排練。
沒有休息好,勢必會影響到演出效果。31日晚,比賽正式開始,工作人員們都為選手們捏一把汗。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選手們上了舞臺,竟然個個生龍活虎,一招一式都演繹得那么到位。
看到演員們表演得那么好,領隊之一、劍河縣文體廣播局局長吳重慶當場就流淚了。“水鼓舞”獲得第一名后,央視一位工作人員在現場向記者感嘆:“這個第一名,他們拿得太辛苦了!”
集體的展示
“群眾舞蹈的獎是最難拿的,因為群文舞專場里有現當代舞、民族民間舞等等,競爭之大可想而知。”多次為貴州代表隊參加央視各類賽事隨隊服務的貴州電視臺文藝部副主任楊靜深知《劍河苗族水鼓舞》獲得第一名的份量。
“這個舞蹈能獲高分,首先它是原生態的,但是,它已經是一個作品了。在欣賞它的時候,你看到的是原生態,你不會想到它是一個作品。謝謝這群農民伯伯和婦女,有了他們,這個作品內在的東西就有了,就豐滿了。”在比賽現場,記者采訪了一位舞蹈專家,他對《劍河苗族水鼓舞》作了這樣的評價。
劍河縣文化館副館長楊麗娟告訴記者,盡管她也是《劍河苗族水鼓舞》的編導之一,但選手們更應該感謝的人是羅麗麗。10月初,經央視組織專家評審獲準“水鼓舞”參賽后,羅麗麗就接手對她與劉宏明編導過的這個舞蹈進行修編。這個舞蹈的音樂背景也是羅麗麗的兒子高崇寫的。背景音樂主要表現一種意境,難度非常大,它不能做成一個音樂帶子,也不能做成伴奏帶。最開頭是盲筒聲,接下來的鼓點是不能錄音的,錄出來會有分差,但舞蹈又必須跟隨鼓聲,這就給背景音樂的制作增加了難度。到后來,打雷了,下雨了,潺潺流水,還有鳥叫,這些聲音的出現一定要與整個舞蹈的時長吻合,一秒都不能懸殊。為現場感受水鼓舞的鼓點和動作,高崇專門去劍河呆了兩天。
“背景音樂出來之前,羅老師是拿些黃豆用簸箕在那兒篩,用這個聲音來模擬打雷,很辛苦。后來選手們來了北京,又是羅麗麗的女兒高艷津子無償給我們提供排練舞蹈的場地和音響。高艷津子還勉勵選手們說,只要能站在舞臺上,向全國人民展示苗族的文化,就是最大的成功。這些話給了選手們很大的信心。”劍河縣文體廣播電視局局長吳重慶說。
記者從采訪中得知,省委宣傳部相關領導曾作出指示:參加央視舞蹈大賽,對個人來說,是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對團體來說,是展示貴州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特別是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的一個契機,是宣傳推介貴州的一個大好機遇,一定要千方百計為選手們搞好服務。
省委宣傳部、貴州電視臺均派工作人員隨同為選手們提供服務。在京期間,為保證選手們吃好、住好,隨行工作人員總是比選手們睡得晚、起得早,對選手有求必應。
獲了大獎的選手們接受采訪時,都一再要求記者,“一定要多寫寫陪同我們的工作人員李毅、安老師和王英等。”她們說,“沒有大家的支持,我們獲獎不會這么順利。”
(沈仕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