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生長在喀斯特巖溶上的桂花樹群

黃木樹根扎進巖溶石生長的情形
本港訊 (特約記者 陸書明 攝影報道 記者 李麗娟)走在黎平縣八舟河國家級風景區的兩岸,陣陣桂花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那是長在河岸上的桂花發出的久香。
據黎平縣林業局森林資源辦公室調查,黎平縣長在石頭上的天然闊葉林共有20萬畝。這種巖溶地貌是由石灰石、二迭紀灰巖發育而成狹長帶狀分布。由從江縣的貫洞鎮向東延伸,經黎平縣的皮林、頓洞、永從、潘老、中潮,然后向北轉折,進入德鳳、潭溪、高屯和中黃,延伸至錦屏縣的敦寨鎮。這種地貌寬5公里,長80公里,占黎平縣總面積的9%。長在這種巖溶地表上的樹木,也叫喀斯特巖溶森林。黎平縣的喀斯特森林主要是以桂花、青杠、櫸木、黃木為主的樹木,共有700多個野生樹種。長在這種巖溶地貌上的樹木它們的根頑強地扎在石縫里,吸取著里面的腐葉肥和薄土等養分,胸徑最大的只有15厘米,樹高不超過10米,大多數的樹木只有拳頭大。
據黔東南州林科所高級工程師鄒高元介紹,生長在黎平喀斯特地貌上的森林,大多數的樹齡都在1000年以上,木質堅硬,干櫸木用刀砍會冒火星。特別是它們對保持喀斯特地貌水土有巨大作用,一旦被砍毀,是很難恢復的。目前黎平縣林業局對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森林實施了重點保護,一年四季都派有森林巡邏隊進行保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