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走進清水江畔的平翁侗寨,就走進了春意盎然的世外桃源。竹林、杉木、銀杏、鳥鳴、隱匿的吊腳樓、散落的銀飾構成了這里的一幅意象水墨畫,和成一曲寧靜的和諧歌!寧靜安詳、古老深邃、綠意盎然是畫的主題,也是歌的靈魂。平翁坐落中山山巔,地貌破碎,溝沖錯雜,村寨零星散布于沖嶺之間。這里的意韻來自山寨四周的樹與鋪天蓋地的綠,來自昂揚的吊角樓與錯落有致的民居,還有從幽深的巷道里行走的侗家女孩那銀光閃爍的項圈和頭飾偶爾逃逸出來的幾聲丁當聲,以及侗族家人用米酒和笙歌演繹的濃濃情意。
山村平翁侗語稱“biinc ongs”,散落在北部侗族腹地的錦屏縣平秋鎮東部。山寨里的樹,依山勢傍溪澗簇擁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現出鵝黃、淡綠、碧綠、深綠的光艷,朝氣蓬勃,一派生機。山風中,呼喊著向你涌來,不由得你為之一振。一色的楠竹林里,野兔飛串、鳥兒在枝上鳴叫打鬧,不時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或站在杉木的高枝上,拼命地告訴人們綠肥紅瘦的愜意。
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的平翁侗寨把錦屏綠色生態和北侗風情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沿著清水江畔蜿蜒的鄉級公路前行,滿眼林木蓊蔥,峽谷流翠,猶如在綠色畫廊里穿梭。山寨貌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林屋掩映,林泉送爽,侗族民俗建筑散落其間,相互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寨人古樸自然、寧靜和諧的生活觸動著我的某根神經,靜寂中,我的心卻思潮起伏,笙歌陣陣,激情橫溢。村寨中央一棵傲然挺拔的銀杏樹成了這里樹的首領,也是人們的心靈家園。銀杏樹三枝連體,離地面兩米左右處開始分出兩個分支,猶如小孩依偎在父母身邊,兩個分枝像兩只巨大的手向四周伸展,向陽一方枝葉相對繁茂。主干粗壯挺拔,胸圍7.6米,主干10米以上再分2支,并立高聳入云,如同并蒂蓮緊密結合。老樹雖歷經千年滄桑,依然樹干挺拔,枝繁葉茂,蔥蘢欲滴的枝干向高空四面八方延伸開去,樹枝新發出的新芽顯得生機盎然。老樹在歲月的洗禮中彰顯其和諧恬靜、千年不衰的侗家思想魅力。據相關林業專家介紹,古樹有2000多年歷史了。
或許古樹的影響,平翁村民歷來善于林糧間作、杉桐混交,村民龍求坤民國29年(1940年)在栽植的數千株十八年杉被樹立為清水江域“十八年杉”的典范,到北京出席1957年全國林業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受到周總理接見。
山寨的民居是典型的侗族建筑,木結構吊腳樓,青瓦房,三間相連,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用桐油漆過,在柔和的陽光下,閃著黝黑的光亮和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吊角樓昂然地挺立著,仿如一個氣宇軒昂的戰士,在注視著境外的動向。寨中巷道不寬,一米有余,可兩三人結伴而行。地上鋪就的石板,光潔如磨,讓你想不出這是經歷多少歲月與人群的磨礪。
家家大門敞開著,可看清院內或屋里的人。有一家圍著桌子吃飯,飯后的婦女正在屋檐下教侗家女孩繡花,剛剛下地回來的老漢,肩上還擔著牛草或犁耙。見我來,這一家憨厚老實的侗家人都一律站起,提著椅子,歡迎坐下,我與老人就著這些農家自種的小白菜、豆瓣、花菜、白瓜和一盤腌魚開始了大碗喝酒。對我素不相識,但全無戒備,一片誠意,這份溫馨占據著我的全部身心。
那天,在香甜的米酒里,在侗家姑娘濃濃的酒歌中,我帶著香甜的醉意離開了平翁。
(吳育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