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唐學章
在貴州省侗都
三龍,
據三龍《吳氏家譜》記載,三龍侗族大歌已有近300百年歷史,它的始祖是吳傳龍,生于清康熙35年,歿于乾隆36年,死后葬于當地的井庭飛馬山,現仍有墳墓。一生中,吳傳龍創作了無數的侗歌傳承后世,其中《蟬之歌》、《知了歌》等最具代表。
三龍侗歌發展到今天,共有20余種,歸納起來有九大類,即古歌、贊歌、禮節歌、敘事歌、哭歌、兒歌、罵俏歌、款甲歌、情歌等等。但是,流傳在三龍的侗歌到底有多少首,誰也無法統計。南侗地區有句俗語“撿得完河邊的石頭,唱不完的三龍的歌”。現在有三龍“三本活歌本”之稱的吳廷慧、吳卑光、吳卑五等三位80多高齡老人,光唱侗族大歌,十天十夜也唱不完。
侗族大歌發展到今天,三龍歌手人才輩出,形成了一定的歌師群體。
現仍健在的老一輩歌師有吳廷慧、吳卑求、吳卑五、吳學桂、吳品仙、吳云英、吳萬芬、吳萬芳、吳錫英等;中年的有吳玉蓮等;后起之秀的歌手有吳秀芳、吳現蓮、吳現英等;與之相差無幾的男女歌師歌手也還大有人在。像吳志成、吳美芳、吳恩蘭等,他(她)們雖然沒有機會發揮,卻仍樂此不疲地在當地傳歌授業,使三龍侗歌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三龍侗族大歌發展到今天,碩果累累,成就輝煌。在1952年黔東南州成立大會上,吳萬芬、吳云芳等8名三龍歌手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只有5000多人口的三龍就為各級歌舞團輸送人才100余人次;參加國家級演唱會的不下60人次;參加國際性演唱會的也有16人次。
三龍,因為保留著原汁原味的侗族文化而神秘,因為歌聲悠揚與清脆而聞名。這里,田園、山水、人家相映成趣,松濤、鳥語、泉水、歌聲相互應和,古老的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碰撞,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有時甚至是文盲與藝術集于一身,這就是這片土地的神奇。
正因為這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那悠揚、清脆、美妙、動聽的三龍侗歌,引來了一位大洋彼岸金發碧眼的白人姑娘----澳大利亞墨爾本博士研究生英倩蕾(中文名)的追尋。為了研究侗歌,英倩蕾2005年在三龍侗鄉與眾多歌師同吃同住同勞動將近一年的時間,完全融入了侗族村寨的生活。在這里,英倩蕾不僅學會了一口較為流利的侗話,并用侗話與村民交流,還學會了20多首侗歌。在2005年11月6日慶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