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龍咸靈,苗族,貴州
【
從這些文字記述中可以看出,如果沒有那位“房族前輩”及其“陣亡兒子”的撫恤金,很難想象龍咸靈會有后來的成就。人們在盛贊龍咸靈取得科學成就的同時,對那位捐資助學者也充滿了敬意。然而《
“房族前輩”應是同一父系家族的前輩。龍咸靈出生的地區基本也是這樣理解的。龍咸靈的“房族前輩”應該是與龍咸靈同一血統的龍姓前輩。然而這位“房族前輩”卻姓王,名貞和,與龍咸靈沒有任何血統關系。
王貞和是
王貞和家境雖不寬裕,但對子女的培養教育卻十分重視,非常嚴格。其長子王元滔,自幼聰穎,7歲開始讀私塾,15歲考入
龍咸靈的父親龍安社,雖然家道衰落,但由于他小時受過一些教育,也算得上是當時鄉間的知識階層,加上老一輩的社會關系,在當時的鄉間,尚屬有身份的人物。他的一個妹妹和女兒都嫁在清浪一富有人家,所以他經常到清浪走動。王貞和是當地的著名人物,龍安社自然與他交往甚密。龍咸靈1938年回家探親未能按時返校學習,并非“被思子心切、不愿讓他繼續念書的母親強留”,而是家庭經濟拮據,無返校學習的路費和學費。龍安社繼承了祖上留下來的一棟瘖子屋,常常把瘖子屋的墻磚拆賣,其經濟困難程度可以想見。《黔東南名人風采錄》記述:“在家的一年里,咸靈隨父親上山造林管林、下河放運木排”也不實,既然造有林,有林可管,就可賣林籌資,何至貧困如此。為籌措兒子返校學習的路費和學費,一天,龍安社提著一只竹籃來到清浪,向龍咸靈的姑爹和姐夫求助。姐夫家雖是當地富戶,表面好看,經濟實力并不很好。但姑爹家的經濟實力是相當豐厚的。但他那位姑爹卻是有名的吝嗇,當地話把“吝嗇”叫做“謎毛”,他那位姑爹被稱為“稿耷毛”(侗語),“吝嗇老頭”的的意思。兩位親戚對龍安社的求助沒有回應。無奈之下,龍安社便向王貞和告以實情。王貞和“感咸靈的矢志求學精神”,激動地說:“虎毒尚不食子,我豈能花費我兒子用他生命換來的錢!政府給的撫恤金尚未動用,你就拿去送你兒子上學讀書吧!”得了這筆錢,龍咸靈這才“趕回母校續修大學學業”。
這年正值坌處王氏宗祠第三次續修族譜。龍咸靈曾于當年秋天賦詩一首,刻印于王氏族譜,表達對王氏續修族譜盛舉恭賀之意。詩的內容是贊揚王元滔。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龍咸靈的賦詩,合情合理。今天筆者提出此詩,只是為了證明龍咸靈與王元滔的這段歷史情結,絕無其他意思。由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這里就不引錄龍咸靈的詩了。那位如有興趣,可以去翻閱坌處王氏族譜。值得慶幸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王氏族譜所刻錄龍咸靈那首詩未被泄露出去。不然,龍咸靈在那災難期間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1938——1949年 期間,抗戰、內戰,時局動蕩,交通不暢,通信閉塞,龍咸靈與清浪王貞和家沒有發生過任何聯系。解放以后,龍咸靈積極要求進步,1954年秋在武漢大學教師中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卻因曾被母親強留在家的那一段所謂“歷史問題”死無對證, 長期被“掛著”。文化大革命期間,自己被打成“美蔣特務”受到批判、審查,妻子被迫害致死。王貞和家復雜的歷史背景他心里明白,自然不敢與之聯系。而王貞和這里,因為當過族長,管理過公堂,自家有一些田土,土改時險些被劃成地主成分。第二個兒子王元熙,土改時被劃成地主,解放前當過司管區隊長,聯保主任等職,解放初期被判勞改,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致死。王元熙的一個兒子,解放前初中畢業,解放初期就參加了革命工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勞教。王貞和的最小兒子王元州,土改時就參加農會工作,歷任鄉共青團總支書記,公社主任等職,因家庭出身和復雜的社會關系,在歷次政治運功中常常受到沖擊,文化大革命中幾乎被劃成“漏網地主”。面對自家如此復雜的情況,自然不可能有機會得到有關龍咸靈的信息。
文化大革命以后,王元州被派往
這就是龍咸靈與王元滔之間的歷史情結。此外,與此相關的兩件佳話也值得在這里說說:
一是王元滔在離家從軍之前已經在家里結了婚。按照當地習俗,舉辦結婚儀式的時候,男女不能同房。婚禮以后,新娘回到娘家,需要等到三年以后,男方家去人到女方家把新娘接來(當地習俗稱“轉腳”),倆人才能同房。王元滔離家從軍之前,母親建議把媳婦接到家來,元滔堅守成規不同意。王元滔陣亡消息傳來,他尚未同過房的妻子發誓終身不嫁,堅持在娘家守節,直到 1960年在娘家病逝,享年60歲。
二是王元州得到龍咸靈寄來的600元錢后,立即全部存放在銀行,并向本房人宣布:這筆錢只能在本房子孫上學讀書有困難時動用,其他任何情況都不能使用。后來,王貞和的一個重孫王永春讀高中時家里經濟困難,動用了這筆錢。后來王永春工作有了收入,又把這筆錢歸還,留待后人繼續使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