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日益增多,留守老人、兒童、婦女逐步成為農村人口結構的主體,岑鞏探索出一些好經驗和好做法,為留守兒童創建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構建留守兒童家庭監護體系。積極教育引導外出農民工履行監護人義務,切實擔負起對子女的撫養責任。對父母無法履行監護責任的留守兒童,實行“代理家長制”,委托或指定具備條件的親人和其他人員對留守兒童履行監護責任,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促進健康成長。
構建留守兒童學校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在搞好常規教育的基礎上,針對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他們進行課外輔導,正確疏導心理,溝通情感,規范行為,讓教師成為他們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和成長中的保護人。
構建留守兒童社會幫扶體系。由縣婦聯、共青團等組織發動社會各種力量對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給予資助,做到“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為其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構建留守兒童親情網絡體系。組織學校老師、鄉鎮干部每人聯系1-2名“留守兒童”,幫其建好親情聯系卡,每月與父母通2次以上電話,書信交流1-2次,每2個星期與其談一次心,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和學習動態,組織開展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演講、文娛等活動,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為其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周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