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龍占舉
日前,在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鄉境內一密林山澗中,人們發現了多個鑲嵌于巖石上的神秘符號。符號排列縱橫有致,相互對稱,專家初步判定非自然形成。但此“天書”是何字?何義?何人書寫?目前還是個謎。
神秘的“天書”
“‘天書’是當地人的秘密!55歲的江古鄉瑪塘村支書肖春良是第一個知道這個秘密的外村人。
5月22日,肖春良引領記者一行來到“天書”所在地———距江古鄉政府東北約10公里的臺山寨一密林中。
密林掩映的山澗,澗水長年不斷,“天書”就浸在淺淺的澗水中。
“天書”由多個神秘符號組成,大多已風化,其中有8個符號清晰可見。每個符號約10厘米大小,鑲嵌在半凸圓巖上,字體呈白色(如圖)。記者注意到,符號分布在60平方米斜坡面的黑褐色石板上,排列縱橫有致。
據臺山寨八旬老人龍光遠說,在當地有一種傳說,“天書”是龍王所寫,該地因此名叫“龍寫字溝”。老人說,聽祖輩講,此地原是一口潭,“天書”藏于潭底,后潭東壁崩塌,水去,符號出現,當時有百余個。上個世紀40年代,還有30多個符號。
疑為遠古人類鐫刻
近日,中國管理科學院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考古研究的巫宜山老師,在看到記者拍攝的“天書”照片后認為,“符號排列縱橫有致,大小相當,相對對稱",因而可以初步認為非自然形成或化石形成。神秘符號字體有小篆又有象形文,酷似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文字。
巫宜山分析,“天書”若為古人所鐫,有可能是當時古人大遷徙留下的標記或在此地居留時記載重大事件的文字以及祭祀時留下的符號,甚至還可懷疑為遠古帝王陵寢的標識。
肖春良稱,在“天書”附近的一個名叫“懸幡嶺”的山頭,他還發現一處占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古城堡遺址。此外,“夜郎”的傳說在當地一直盛傳不衰。
黔東南州政協常委、凱里一中高級教師張遠宏說,如是先民留下的遺跡,那這一發現意義非常重大,它對研究歷史學、文字學、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極具價值。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