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施秉縣文體廣播電視局 龍運奎) 日前,在距漂城施秉縣城西北45公里的牛大場鎮銅鼓村與余慶縣交界的古佛山莽莽叢林中,發現一大片古佛山寺遺址,山上一座距今319年的七級佛塔被發現。
| <script src="http://www.dg-xinl.com/js/gg1.js"></script> |
| <script src="http://www.dg-xinl.com/js/gg2.js"></script> |
古佛山“四面陡絕,止一徑可上”,地勢險要。據載,山上寺廟建筑物從清初起始修建,到康熙年間已形成規模,發展到鼎盛時“山僧食指殊繁,然皆勤于樹藝,自食其力焉”,“與會垣黔靈山等”,在當時的貴州佛教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后屢遭戰火焚毀而衰敗。
現古佛山寺廟僅存部分石砌保坎、小段斷墻殘垣和殿堂基礎以及曬經臺、石經幢、放生池等。所幸四周分布的古文物群保存相對完整,它們包括數所明代古墓、4座清代佛塔(又稱舍利塔)、數百所和尚墳和1座貞節牌坊。佛塔分為七至四級不等,其中的七級佛塔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6年),塔身為六棱形,通高5.7米,塔基正面寬4.1米,側面寬4.8米。佛塔右側立有石碑1通,碑通高2.36米,寬1.22米。碑上銘刻的《省戒師塔銘》碑文基本保存完整,碑文近2000字,所載內容表明塔中所葬者為古佛寺開山傳律第二代住持省池和尚,從中可了解到其生平以及古佛山前期開發和盛況。在佛教中,七級浮屠是出家人圓寂后得到的最高待遇,非修行圓滿、功德無量者是不能享受的。
目前古佛山歷史文物群所擁有的規模以及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我省也是極為少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